鷓鴣天(宋·朱敦儒)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鷓鴣天(宋·朱敦儒)
草草園林作洛川。
碧宮紅塔借風煙。
雖無金谷花能笑,也有銅駝柳解眠。
春似舊,酒依前。
何妨倚杖雪垂肩。
五陵俠少今誰健,似我親逢建武年。
碧宮紅塔借風煙。
雖無金谷花能笑,也有銅駝柳解眠。
春似舊,酒依前。
何妨倚杖雪垂肩。
五陵俠少今誰健,似我親逢建武年。
其二(宋·朱敦儒)
檢盡歷頭冬又殘。
愛他風雪忍他寒。
拖條竹杖家家酒,上個籃輿處處山。
添老大,轉癡頑。
謝天教我老來閑。
道人還了鴛鴦債,紙帳梅花醉夢間。
愛他風雪忍他寒。
拖條竹杖家家酒,上個籃輿處處山。
添老大,轉癡頑。
謝天教我老來閑。
道人還了鴛鴦債,紙帳梅花醉夢間。
其四(宋·朱敦儒)
唱得梨園絕代聲。
前朝惟數李夫人。
自從驚破霓裳后,楚奏吳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
西風北客兩飄零。
尊前忽聽當時曲,側帽停杯淚滿巾。
前朝惟數李夫人。
自從驚破霓裳后,楚奏吳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
西風北客兩飄零。
尊前忽聽當時曲,側帽停杯淚滿巾。
評注
據考,此詞是作者專為北宋末年汴京名妓李師師所作。
唐玄宗曾選樂工三百人及宮女數百人居宜春北苑練習歌舞,亦稱梨園弟子。詞起首二句「唱得梨園絕代聲,前朝惟數李夫人」,意謂能得唐代梨園之遺聲,歌藝絕妙,無可倫比的只有「前朝」的李師師了。「前朝 」,前任皇帝在位的時期,這里指宋徽宗時。民間傳說師師曾被召入宮中,封為瀛國夫人,故人們都習慣尊稱為李夫人。南宋初年,人們談到李師師總是與徽宗皇帝的昏庸荒淫致有滅亡的慘痛歷史教訓聯系起來。師師是令人同情的。當靖康元年正月,北宋國勢危急,以欽宗為首的統治集團接受了金人議和退兵的條件 ,為繳納金人的巨額金帛在汴京城內大肆搜括,師師被抄家。第二年北宋滅亡了,徽宗和欽宗被俘北去。李師師同中原許多居民一樣,歷盡艱辛逃難到了江南。作者即是在湖湘與之偶遇有感,才寫下了這首詞 。劉子翚《汴京紀事》詩云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人識,一曲當時動帝王。」
可見南宋初年師師確實在湖湘一帶,隱姓埋名,依舊賣藝為生 。「自從驚破霓裳后,楚奏吳歌扇里新」二句正面表述了師師在靖康之際的遭遇 。「霓裳」指唐代宮廷的「霓裳羽衣舞 」。白居易《長恨歌》的「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即指唐玄宗與楊玉環的驕奢淫樂致有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和靖康之變,在歷史教訓方面有某種相似之處,所以詞人借「驚破霓裳」以喻北宋滅亡 。「自從驚破霓裳后 」,師師生活發生劇變,忽然失去皇帝的寵幸,再度流落民間賣藝。歌妓們演唱時以曲名書于歌扇,由聽眾點唱,所謂「歌盡桃花扇底風」即唱完扇上列出之歌曲。詞的上片以「前朝」、「驚破」、「扇里新」等詞語表示師師生活變化的軌跡,概括了她一生的命運。師師的命運又暗與北宋滅亡的命運有著聯系。
詞的下片突出表達作者悲痛感慨之情。過片以虛寫而制造了悲傷凄涼的抒情氛圍。「秦嶂雁,越溪砧」
是指北方南飛的雁唳和南方婦女的搗衣聲。這兩種聲音在寂寞的夜里都會給客寄他鄉的人以悲傷凄涼之感,真是:「雁已不堪聞,砧聲何處村」。朱敦儒與李師師都同是流落南方的北客。當西風蕭瑟的秋夜,詞人不禁感到他與師師都象落葉飄零的身世了。這兩位飄零的北客在異鄉萍水相逢,流落的命運使他們產生相互的同情。所以當詞人在酒席之前忽然聽到熟悉的師師所唱的「當時曲 」,恍然確知這就是「唱得梨園絕代聲 」的李夫人時,對師師的同情,和自己國破家亡、倉皇避難的傷痛 ,一齊迸涌出來 。「側帽」,冠帽歪斜,表示生活潦倒的頹放之狀 ;「停杯」表示心情異常激動,痛苦情緒無法排解。這很形象地傳達出了當時作者的心情,他激動感慨得「側帽停杯 」,掩面痛哭。
朱敦儒這首小詞低回宛轉深切感人。它以反映歌妓李師師的不幸遭遇并表示對她的同情,從側面接觸了靖康之變的重大歷史題材,表達了士大夫深沉的悲痛和愛國的情感。
唐玄宗曾選樂工三百人及宮女數百人居宜春北苑練習歌舞,亦稱梨園弟子。詞起首二句「唱得梨園絕代聲,前朝惟數李夫人」,意謂能得唐代梨園之遺聲,歌藝絕妙,無可倫比的只有「前朝」的李師師了。「前朝 」,前任皇帝在位的時期,這里指宋徽宗時。民間傳說師師曾被召入宮中,封為瀛國夫人,故人們都習慣尊稱為李夫人。南宋初年,人們談到李師師總是與徽宗皇帝的昏庸荒淫致有滅亡的慘痛歷史教訓聯系起來。師師是令人同情的。當靖康元年正月,北宋國勢危急,以欽宗為首的統治集團接受了金人議和退兵的條件 ,為繳納金人的巨額金帛在汴京城內大肆搜括,師師被抄家。第二年北宋滅亡了,徽宗和欽宗被俘北去。李師師同中原許多居民一樣,歷盡艱辛逃難到了江南。作者即是在湖湘與之偶遇有感,才寫下了這首詞 。劉子翚《汴京紀事》詩云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人識,一曲當時動帝王。」
可見南宋初年師師確實在湖湘一帶,隱姓埋名,依舊賣藝為生 。「自從驚破霓裳后,楚奏吳歌扇里新」二句正面表述了師師在靖康之際的遭遇 。「霓裳」指唐代宮廷的「霓裳羽衣舞 」。白居易《長恨歌》的「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即指唐玄宗與楊玉環的驕奢淫樂致有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和靖康之變,在歷史教訓方面有某種相似之處,所以詞人借「驚破霓裳」以喻北宋滅亡 。「自從驚破霓裳后 」,師師生活發生劇變,忽然失去皇帝的寵幸,再度流落民間賣藝。歌妓們演唱時以曲名書于歌扇,由聽眾點唱,所謂「歌盡桃花扇底風」即唱完扇上列出之歌曲。詞的上片以「前朝」、「驚破」、「扇里新」等詞語表示師師生活變化的軌跡,概括了她一生的命運。師師的命運又暗與北宋滅亡的命運有著聯系。
詞的下片突出表達作者悲痛感慨之情。過片以虛寫而制造了悲傷凄涼的抒情氛圍。「秦嶂雁,越溪砧」
是指北方南飛的雁唳和南方婦女的搗衣聲。這兩種聲音在寂寞的夜里都會給客寄他鄉的人以悲傷凄涼之感,真是:「雁已不堪聞,砧聲何處村」。朱敦儒與李師師都同是流落南方的北客。當西風蕭瑟的秋夜,詞人不禁感到他與師師都象落葉飄零的身世了。這兩位飄零的北客在異鄉萍水相逢,流落的命運使他們產生相互的同情。所以當詞人在酒席之前忽然聽到熟悉的師師所唱的「當時曲 」,恍然確知這就是「唱得梨園絕代聲 」的李夫人時,對師師的同情,和自己國破家亡、倉皇避難的傷痛 ,一齊迸涌出來 。「側帽」,冠帽歪斜,表示生活潦倒的頹放之狀 ;「停杯」表示心情異常激動,痛苦情緒無法排解。這很形象地傳達出了當時作者的心情,他激動感慨得「側帽停杯 」,掩面痛哭。
朱敦儒這首小詞低回宛轉深切感人。它以反映歌妓李師師的不幸遭遇并表示對她的同情,從側面接觸了靖康之變的重大歷史題材,表達了士大夫深沉的悲痛和愛國的情感。
其五(宋·朱敦儒)
曾為梅花醉不歸。
佳人挽袖乞新詞。
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
花前不飲淚沾衣。
如今但欲關門睡,一任梅花作雪飛。
佳人挽袖乞新詞。
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
花前不飲淚沾衣。
如今但欲關門睡,一任梅花作雪飛。
其六(宋·朱敦儒)
畫舫東時洛水清。
別離心緒若為情。
西風挹淚分攜后,十夜長亭九夢君。
云背水,雁回汀。
只應芳草見離魂。
前回共采芙蓉處,風自凄凄月自明。
別離心緒若為情。
西風挹淚分攜后,十夜長亭九夢君。
云背水,雁回汀。
只應芳草見離魂。
前回共采芙蓉處,風自凄凄月自明。
其七(宋·朱敦儒)
竹粉吹香杏子丹。
試新紗帽纻衣寬。
日長幾案琴書靜,地僻池塘鷗鷺閑。
尋汗漫,聽潺湲。
澹然心寄水云間。
無人共酌松黃酒,時有飛仙暗往還。
試新紗帽纻衣寬。
日長幾案琴書靜,地僻池塘鷗鷺閑。
尋汗漫,聽潺湲。
澹然心寄水云間。
無人共酌松黃酒,時有飛仙暗往還。
其一(宋·朱敦儒)
通處靈犀一點真。
忺隨紫橐步紅茵,個中自是神仙住,花作簾櫳玉作人。
偏澹靜,最尖新。
等閑舞雪振歌塵。
若教宋玉尊前見,應笑襄王夢里尋。
忺隨紫橐步紅茵,個中自是神仙住,花作簾櫳玉作人。
偏澹靜,最尖新。
等閑舞雪振歌塵。
若教宋玉尊前見,應笑襄王夢里尋。
其一十一(宋·朱敦儒)
天上人間酒最尊。
非甘非苦味通神。
一杯能變愁山色,三盞全迥冷谷春。
歡后笑,怒時瞋。
醒來不記有何因。
古時有個陶元亮,解道君當恕醉人。
非甘非苦味通神。
一杯能變愁山色,三盞全迥冷谷春。
歡后笑,怒時瞋。
醒來不記有何因。
古時有個陶元亮,解道君當恕醉人。
其一十二(宋·朱敦儒)
有個仙人捧玉卮。
滿斟堅勸不須辭。
瑞龍透頂香難比,甘露澆心味更奇。
開道域,洗塵機。
融融天樂醉瑤池。
霓裳拽住君休去,待我醒時更一瓻。
滿斟堅勸不須辭。
瑞龍透頂香難比,甘露澆心味更奇。
開道域,洗塵機。
融融天樂醉瑤池。
霓裳拽住君休去,待我醒時更一瓻。
其一十三(宋·朱敦儒)
不系虛舟取性顛。
浮河泛海不知年。
乘風安用青帆引,逆浪何須錦纜牽。
云薦枕,月鋪氈。
無朝無夜任橫眠。
太虛空里知誰管,有個明官喚做天。
浮河泛海不知年。
乘風安用青帆引,逆浪何須錦纜牽。
云薦枕,月鋪氈。
無朝無夜任橫眠。
太虛空里知誰管,有個明官喚做天。
其一十四(宋·朱敦儒)
極目江湖水浸云。
不堪回首洛陽春。
天津帳飲凌云客,花市行歌絕代人。
穿繡陌,踏香塵。
滿城沈醉管弦聲。
如今遠客休惆悵,飽向皇都見太平。
不堪回首洛陽春。
天津帳飲凌云客,花市行歌絕代人。
穿繡陌,踏香塵。
滿城沈醉管弦聲。
如今遠客休惆悵,飽向皇都見太平。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餞范子(宋·胡景裕)
- 餞荊州崔司馬(唐·蘇颋)
- 餞薛大夫護邊(唐·李嶠)
- 餞行省郎中王君祥(宋末元初·王義山)
- 餞裴行軍赴朝命(唐·武元衡)
- 餞西北流寓士舟赴南省(宋末元初·陳杰)
- 餞許州宋司馬赴任(唐·盧藏用)
- 餞許州宋司馬赴任(唐·徐堅)
- 餞許州宋司馬赴任(唐·李乂)
- 餞許州宋司馬赴任(唐·李適)
- 餞許州宋司馬赴任(唐·薛稷)
- 餞許州宋司馬赴任(唐·馬懷素)
- 餞謝子蘭分韻詩(元末明初·顧瑛)
- 餞謝文學離夜詩(南北朝·劉繪)
- 餞謝文學離夜詩(南北朝·沈約)
- 餞謝文學離夜詩(南北朝·王融)
- 餞謝文學離夜詩(南北朝·范云)
- 餞謝文學離夜詩(南北朝·虞炎)
- 餞謝文學詩(南北朝·蕭琛)
- 餞賀方回分韻得歸字(宋·游酢)
- 餞贈諸生赴臺院試(清·張璽)
- 餞趙伯衛趙有詩次其韻(宋·陳造)
- 餞趙可齋朝京(宋末元初·楊公遠)
- 餞趙子直制置閣學侍郎出帥益州分未到五更猶(宋·楊萬里)
- 餞趙尚書攝御史大夫赴朔方軍(唐·蘇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