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樂 螢(宋·王沂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齊天樂 螢(宋·王沂孫)
碧痕初化池塘草,熒熒野光相趁。
扇薄星流,盤明露滴,零落秋原飛磷。
練裳暗近。
記穿柳生涼,度荷分暝。
誤我殘編,翠囊空嘆夢無準。
樓陰時過數點,倚闌人未睡,曾賦幽恨。
漢苑飄苔,秦陵墜葉,千古凄涼不盡。
何人為省。
但隔水馀暉,傍林殘影。
已覺蕭疏,更堪秋夜永。
扇薄星流,盤明露滴,零落秋原飛磷。
練裳暗近。
記穿柳生涼,度荷分暝。
誤我殘編,翠囊空嘆夢無準。
樓陰時過數點,倚闌人未睡,曾賦幽恨。
漢苑飄苔,秦陵墜葉,千古凄涼不盡。
何人為省。
但隔水馀暉,傍林殘影。
已覺蕭疏,更堪秋夜永。
評注
王沂孫的幾首詞為歷代評論家所推崇。或論之為「運意高遠,吐韻妍和,」(戈載《七家詞選》),或稱之為「詠物最爭托意,肅事處以意貫串,深化無痕。」這首詞借詠螢寄托亡國之恨,結構甚為嚴密,體物精工,托意較為深遠。
「碧痕初化池塘草,熒熒野光相趁」,螢 ,在水邊草根產卵 ,常被誤認為是腐草所化 ,《藝文類聚》卷三引《 周書·時訓 》及《禮記 》,說「腐草化為螢」,故有首句 。寫螢的初生及其發光。碧痕,象草又象螢 。熒熒,狀似螢光,「相趁」指相逐飛行于野外 。「扇薄星流」,化用杜牧《秋夕》「輕羅小扇撲流螢」詩句 。薄埂的羅扇撲不了螢,飛螢象星光一樣,不斷流動。「盤明露滴」,據歷史記載,漢武帝曾經建造一個銅柱 ,高達二十丈 。上建有一銅人,托著盤子,接著上天滴下的露澤 。這里意為流光。「零落秋原飛煈」講述螢的飛與光。俗稱煈為鬼火,句說螢光秋原中的煈火,以「零落」二字形容,令人大興亡國之慨。這里逐步渲染螢光本身和有關環境所呈現的陰冷氣氛。
「練裳暗近」,用杜甫《見螢火》詩「簾疏巧入坐人衣」和《熒火》「時能點客衣 」句意,描述螢暗中飛近人身。「記穿柳生涼 ,度荷分暝」,「記」字為領字,從而引出作者本人,從作者記憶中的形象來寫螢。穿柳、度荷描述螢的姿態優美。生涼,感受強烈似涼風襲來;分暝,螢飛荷塘劃破了荷塘暮色,構思巧妙新穎 。「 誤我殘編 ,翠囊空嘆夢無準 」。《 晉書·車胤傳》「(車胤)家貧不能得油,夏月則用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借與螢有關的事,自嘆國亡讀書無用。
上片,以寫螢起 ,歸結到自身的不得志;下片,也以寫螢起 ,而歸結到亡國之恨 。「樓陰時過數點,倚闌人未睡,曾賦幽恨」由寫螢飛,過渡到人見螢生恨 ,螢人并寫 ,樓陰倚闌相應 ,未睡和幽恨呼應。「漢苑飄苔,秦陵墜葉 ,千古凄涼不盡」。漢苑苔積能飄,秦陵樹葉飛墜,預示國亡。也正是「千古」的「凄涼」之事 。這種事到當今仍相繼「不盡」,使人凄涼倍甚。暗中關合宋亡。劉禹錫《秋螢引》:「漢陵秦苑遙蒼蒼,陳根腐葉秋螢光。夜空寂寥金氣凈,千門九陌飛悠揚 。」此詩 ,寫螢與漢苑、秦陵的關系,渾化無跡。使賦幽恨和螢相連 。「何人為省?但隔水余暉 ,傍林殘影」。點出螢與「凄涼不盡」之事的關系,迂回烘托,任讀者的思緒信馬馳韁。這些事,只有夜里的飛螢能以其「隔水」、「傍林」的活動,以其「余暉」、「殘影」的身段去見證。
「何人」二字 ,以人帶螢,以螢喻人。其注意、痛心于那些亡國之事,與螢相同。作者在螢身上,暗寓遺民身世,傾注那么多的共同感情。漢苑、秦陵之事,針對著元朝占領臨安后,江南釋教總統楊璉真伽在紹興一帶挖掘南宋的陵墓 。「已覺蕭疏,更堪秋夜永!」秋天夜路漫漫 ,那能靠螢光來支持。這里隱喻宋朝遺民面對亡國的蕭縈河山 ,前路漫漫 ,不見光明,艱難的處境難以挨受。
此詞很大的特點在于,全文是詠螢的,但并無一「螢」字出現,而借它物烘托。并且在詠螢中,作者將一腔對故國懷戀而產生的郁悶心緒 ,全部傾注出來,當是其遺民情結使然。
「碧痕初化池塘草,熒熒野光相趁」,螢 ,在水邊草根產卵 ,常被誤認為是腐草所化 ,《藝文類聚》卷三引《 周書·時訓 》及《禮記 》,說「腐草化為螢」,故有首句 。寫螢的初生及其發光。碧痕,象草又象螢 。熒熒,狀似螢光,「相趁」指相逐飛行于野外 。「扇薄星流」,化用杜牧《秋夕》「輕羅小扇撲流螢」詩句 。薄埂的羅扇撲不了螢,飛螢象星光一樣,不斷流動。「盤明露滴」,據歷史記載,漢武帝曾經建造一個銅柱 ,高達二十丈 。上建有一銅人,托著盤子,接著上天滴下的露澤 。這里意為流光。「零落秋原飛煈」講述螢的飛與光。俗稱煈為鬼火,句說螢光秋原中的煈火,以「零落」二字形容,令人大興亡國之慨。這里逐步渲染螢光本身和有關環境所呈現的陰冷氣氛。
「練裳暗近」,用杜甫《見螢火》詩「簾疏巧入坐人衣」和《熒火》「時能點客衣 」句意,描述螢暗中飛近人身。「記穿柳生涼 ,度荷分暝」,「記」字為領字,從而引出作者本人,從作者記憶中的形象來寫螢。穿柳、度荷描述螢的姿態優美。生涼,感受強烈似涼風襲來;分暝,螢飛荷塘劃破了荷塘暮色,構思巧妙新穎 。「 誤我殘編 ,翠囊空嘆夢無準 」。《 晉書·車胤傳》「(車胤)家貧不能得油,夏月則用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借與螢有關的事,自嘆國亡讀書無用。
上片,以寫螢起 ,歸結到自身的不得志;下片,也以寫螢起 ,而歸結到亡國之恨 。「樓陰時過數點,倚闌人未睡,曾賦幽恨」由寫螢飛,過渡到人見螢生恨 ,螢人并寫 ,樓陰倚闌相應 ,未睡和幽恨呼應。「漢苑飄苔,秦陵墜葉 ,千古凄涼不盡」。漢苑苔積能飄,秦陵樹葉飛墜,預示國亡。也正是「千古」的「凄涼」之事 。這種事到當今仍相繼「不盡」,使人凄涼倍甚。暗中關合宋亡。劉禹錫《秋螢引》:「漢陵秦苑遙蒼蒼,陳根腐葉秋螢光。夜空寂寥金氣凈,千門九陌飛悠揚 。」此詩 ,寫螢與漢苑、秦陵的關系,渾化無跡。使賦幽恨和螢相連 。「何人為省?但隔水余暉 ,傍林殘影」。點出螢與「凄涼不盡」之事的關系,迂回烘托,任讀者的思緒信馬馳韁。這些事,只有夜里的飛螢能以其「隔水」、「傍林」的活動,以其「余暉」、「殘影」的身段去見證。
「何人」二字 ,以人帶螢,以螢喻人。其注意、痛心于那些亡國之事,與螢相同。作者在螢身上,暗寓遺民身世,傾注那么多的共同感情。漢苑、秦陵之事,針對著元朝占領臨安后,江南釋教總統楊璉真伽在紹興一帶挖掘南宋的陵墓 。「已覺蕭疏,更堪秋夜永!」秋天夜路漫漫 ,那能靠螢光來支持。這里隱喻宋朝遺民面對亡國的蕭縈河山 ,前路漫漫 ,不見光明,艱難的處境難以挨受。
此詞很大的特點在于,全文是詠螢的,但并無一「螢」字出現,而借它物烘托。并且在詠螢中,作者將一腔對故國懷戀而產生的郁悶心緒 ,全部傾注出來,當是其遺民情結使然。
其二 蟬(宋·王沂孫)
綠槐千樹西窗悄,厭厭晝眠驚起。
飲露身輕,吟風翅薄,半剪冰箋誰寄。
凄涼倦耳。
漫重拂琴絲,怕尋冠珥。
短夢深宮,向人猶自訴憔悴。
殘虹收盡過雨,晚來頻斷續,都是秋意。
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
窗明月碎。
甚已絕馀音,尚遺枯蛻。
鬢影參差,斷魂青鏡里。
飲露身輕,吟風翅薄,半剪冰箋誰寄。
凄涼倦耳。
漫重拂琴絲,怕尋冠珥。
短夢深宮,向人猶自訴憔悴。
殘虹收盡過雨,晚來頻斷續,都是秋意。
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
窗明月碎。
甚已絕馀音,尚遺枯蛻。
鬢影參差,斷魂青鏡里。
評注
這首詞以蟬鳴為貫穿全詞的線索。作者把自己的抒情介乎其中,和蟬鳴相互感發生興的手法,使物我之間描寫角度不斷轉換,人蟬互為虛實的變化交錯描繪,從而產生一種意象之間的流動和跳躍,大大拓張了意蘊包容的空間。
「綠槐千樹西窗悄,厭厭晝眠驚起。」寫出環境綠槐千樹,濃陰蔽戶,人也懨懨地懶在床上卻被陣陣蟬鳴驚醒。綠槐千樹,當夏令。「悄」點染幽謐氛圍。「晝眠驚起」情境轉變。這里沒有直寫蟬,卻已虛托出蟬鳴的撩人驚心 。「驚」字表現出詞中人緣于某種特定的心境情懷對蟬鳴產生的強烈感受,為下面的借物寫情張本 。飲露身輕,吟風翅薄,半剪冰箋誰寄。描寫角度由人轉到蟬。「飲露身輕,吟風翅薄」,借蟬的形貌習性,象征著對這些物性產生深切感受、強烈共鳴。「飲露」、「吟風」自娛的生活 ,自甘「身輕翅薄」不為時重的淡泊,固守高潔不群的節操,在詞人心中,引起強烈的共鳴這種情志在此時此世有誰能理解呢?「冰箋」意為潔白的信箋。由輕薄透明的蟬翼興發的想象,暗指高潔之質。「冰箋誰寄」,慨嘆欲寄無人的嘆問表達情懷無人理解。其中所蘊含的實際上是最使詞人感到悲哀的、不為故舊知己理解。表達的是「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的沉痛慨嘆。蟬的形象,在傳統詩歌中和歷代士大夫心目中,歷來是高潔的象征具有特定的文化原型意蘊。
如虞世南曾詠凄涼倦耳蟬聲陣陣,令人悵觸;聲聲凄涼,不堪卒聽。故云「倦耳」,「凄涼」一語關蟬鳴之音和人之心境。因此 ,「 漫重拂琴絲 ,怕尋冠珥 」。琴聲與蟬有何關系 ?《后漢書·蔡邕傳》載,「吾心聳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豈為殺心而形于聲者乎?」是彈琴者見螳螂捕蟬,而形諸琴。蔡邕這才明白,不是主人請他飲宴又要殺他 。「冠珥」是古代貴官冠上的飾物。詞中人根據蟬的感性特征,感發的奇特曲折聯想。莫要再彈奏那捕蟬的琴音,怕去尋覓那貂蟬的冠珥。表達了詞人不愿意再蹈危機,再履官場之意。
「短夢深宮,向人獨自訴憔悴 。」不管人的感受如何,蟬鳴如故。綠萌如深宮,在這里做著短夢。人生如夢,苦況堪與人說 。「憔悴」借人身心交困之病態,寫蟬之身體瘦小與聲音悲切,象征意味極濃。與「 綠槐千樹 」、「西窗」和「厭厭晝眠驚起」遙遙挽合,虛托出人與蟬經歷、心態的曲折變化。蟬無休無止的哀鳴,表現了它對自己的末日的不可解脫的惶恐和悲哀,令人不堪卒聽,才會引起他「驚」心的強烈感受,這里再次回應「驚」之詞眼。
下面寫秋景秋意 :「殘虹收盡過雨 ,晚來頻續,都是秋意」。「過雨」指時斷時續陣雨 。「殘虹收盡過雨」指夏秋之交,陰晴不定,秋雨斷續,黃昏云收雨止。殘虹輝映,雨打落葉,秋意襲人。此處寫景,頗有特色。拋開自然時序,以殘虹「收盡 」過雨 ,置 「晚」于「斷續」之前 ,賦予景物一種能動的意態,好一幅凋殘滿目、秋寒烘籠的秋意圖。
「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 。」寫夏秋時序變化。生物也隨之由榮變枯。詞人以環境的凋殘烘染物態人情。緊接三句,即寫蟬在這時序變易中的孤苦情態。「 葉 」「 柯 」是蟬的庇護之所。但已「病」,已「纖」矣 。而蟬的末日已臨 。面對此時,曾在夏日不斷鳴的蟬,也只能徒徒地追憶往昔繁盛日了 。 這時的淺吟低唱 ,也只能是給自己唱夕陽挽歌。詞人在這里用蟬來表示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和人的經歷。
「窗明月碎 」,「碎」字用得絕妙 ,月亮圓掛天空 。但月光卻被凋敝的樹打碎 。在殘葉疏枝的的間隙。零碎的月光穿過。窗前樹影搖曳,枯樹死蟬,景象慘然。寂靜中 ,似有寒蟬余音飄來 。只有它的軀殼 ,還存在冷枝枯葉中 。詞中人由此不由自主地揣測 ,這不幸的又不為人理解的小生靈臨死前的情狀。「鬢影參差 、斷魂青鏡里。」哀蟬辭世定似滿懷怨苦魂化為蟬的女子,鬢影參差,形容憔悴。獨自面對青鏡,至死不變的節操無人理解,惟祈明鏡鑒之,魂斷而遺恨無盡也。逆向地化用齊后尸變為蟬的典事,與「短夢深」再次呼應。表達含蓄,近似深沉,有悲劇感。悲劇給人總是刻骨銘心的傷痛。詞人心中亦是如此。因為詞中人早有一懷相同的遺恨,因而他才會聞蟬心驚,引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相同感懷。
詠物之法句有兩種 :一種是抒情主體融合其中,與所詠之物相互感發生興,通過角度的轉換,表現起伏的感情;一種是抒情主體側身其外,隱于物后,通過時空的變化,展示情感的曲折發展。這首詞采用抒情主體入乎其內,與所詠之物相互感發生興的手法。
「綠槐千樹西窗悄,厭厭晝眠驚起。」寫出環境綠槐千樹,濃陰蔽戶,人也懨懨地懶在床上卻被陣陣蟬鳴驚醒。綠槐千樹,當夏令。「悄」點染幽謐氛圍。「晝眠驚起」情境轉變。這里沒有直寫蟬,卻已虛托出蟬鳴的撩人驚心 。「驚」字表現出詞中人緣于某種特定的心境情懷對蟬鳴產生的強烈感受,為下面的借物寫情張本 。飲露身輕,吟風翅薄,半剪冰箋誰寄。描寫角度由人轉到蟬。「飲露身輕,吟風翅薄」,借蟬的形貌習性,象征著對這些物性產生深切感受、強烈共鳴。「飲露」、「吟風」自娛的生活 ,自甘「身輕翅薄」不為時重的淡泊,固守高潔不群的節操,在詞人心中,引起強烈的共鳴這種情志在此時此世有誰能理解呢?「冰箋」意為潔白的信箋。由輕薄透明的蟬翼興發的想象,暗指高潔之質。「冰箋誰寄」,慨嘆欲寄無人的嘆問表達情懷無人理解。其中所蘊含的實際上是最使詞人感到悲哀的、不為故舊知己理解。表達的是「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的沉痛慨嘆。蟬的形象,在傳統詩歌中和歷代士大夫心目中,歷來是高潔的象征具有特定的文化原型意蘊。
如虞世南曾詠凄涼倦耳蟬聲陣陣,令人悵觸;聲聲凄涼,不堪卒聽。故云「倦耳」,「凄涼」一語關蟬鳴之音和人之心境。因此 ,「 漫重拂琴絲 ,怕尋冠珥 」。琴聲與蟬有何關系 ?《后漢書·蔡邕傳》載,「吾心聳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豈為殺心而形于聲者乎?」是彈琴者見螳螂捕蟬,而形諸琴。蔡邕這才明白,不是主人請他飲宴又要殺他 。「冠珥」是古代貴官冠上的飾物。詞中人根據蟬的感性特征,感發的奇特曲折聯想。莫要再彈奏那捕蟬的琴音,怕去尋覓那貂蟬的冠珥。表達了詞人不愿意再蹈危機,再履官場之意。
「短夢深宮,向人獨自訴憔悴 。」不管人的感受如何,蟬鳴如故。綠萌如深宮,在這里做著短夢。人生如夢,苦況堪與人說 。「憔悴」借人身心交困之病態,寫蟬之身體瘦小與聲音悲切,象征意味極濃。與「 綠槐千樹 」、「西窗」和「厭厭晝眠驚起」遙遙挽合,虛托出人與蟬經歷、心態的曲折變化。蟬無休無止的哀鳴,表現了它對自己的末日的不可解脫的惶恐和悲哀,令人不堪卒聽,才會引起他「驚」心的強烈感受,這里再次回應「驚」之詞眼。
下面寫秋景秋意 :「殘虹收盡過雨 ,晚來頻續,都是秋意」。「過雨」指時斷時續陣雨 。「殘虹收盡過雨」指夏秋之交,陰晴不定,秋雨斷續,黃昏云收雨止。殘虹輝映,雨打落葉,秋意襲人。此處寫景,頗有特色。拋開自然時序,以殘虹「收盡 」過雨 ,置 「晚」于「斷續」之前 ,賦予景物一種能動的意態,好一幅凋殘滿目、秋寒烘籠的秋意圖。
「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 。」寫夏秋時序變化。生物也隨之由榮變枯。詞人以環境的凋殘烘染物態人情。緊接三句,即寫蟬在這時序變易中的孤苦情態。「 葉 」「 柯 」是蟬的庇護之所。但已「病」,已「纖」矣 。而蟬的末日已臨 。面對此時,曾在夏日不斷鳴的蟬,也只能徒徒地追憶往昔繁盛日了 。 這時的淺吟低唱 ,也只能是給自己唱夕陽挽歌。詞人在這里用蟬來表示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和人的經歷。
「窗明月碎 」,「碎」字用得絕妙 ,月亮圓掛天空 。但月光卻被凋敝的樹打碎 。在殘葉疏枝的的間隙。零碎的月光穿過。窗前樹影搖曳,枯樹死蟬,景象慘然。寂靜中 ,似有寒蟬余音飄來 。只有它的軀殼 ,還存在冷枝枯葉中 。詞中人由此不由自主地揣測 ,這不幸的又不為人理解的小生靈臨死前的情狀。「鬢影參差 、斷魂青鏡里。」哀蟬辭世定似滿懷怨苦魂化為蟬的女子,鬢影參差,形容憔悴。獨自面對青鏡,至死不變的節操無人理解,惟祈明鏡鑒之,魂斷而遺恨無盡也。逆向地化用齊后尸變為蟬的典事,與「短夢深」再次呼應。表達含蓄,近似深沉,有悲劇感。悲劇給人總是刻骨銘心的傷痛。詞人心中亦是如此。因為詞中人早有一懷相同的遺恨,因而他才會聞蟬心驚,引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相同感懷。
詠物之法句有兩種 :一種是抒情主體融合其中,與所詠之物相互感發生興,通過角度的轉換,表現起伏的感情;一種是抒情主體側身其外,隱于物后,通過時空的變化,展示情感的曲折發展。這首詞采用抒情主體入乎其內,與所詠之物相互感發生興的手法。
其三 蟬(宋·王沂孫)
一襟馀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
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
西窗過雨。
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
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
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
馀音更苦。
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
謾想薰風,柳絲千萬縷。
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
西窗過雨。
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
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
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
馀音更苦。
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
謾想薰風,柳絲千萬縷。
評注
王沂孫生活于宋末元初 ,切身地經歷南宋國之變,在他個人思想上留下一絲極深的抹不去的痛。在這首詞里,詞雖隱晦紆曲,卻也深婉有致,借詠蟬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思考。
「一襟余恨宮魂斷 」。起筆不凡,用「宮魂」二字點出題目。據馬縞《 中華古今注 》:「昔齊后忿而死,尸變為蟬,登庭樹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為齊女焉 。」詞中帶有濃郁的感傷色彩。詞的起筆直攝蟬的神魂 ,從而避開了蟬的環境和形態。「年年翠陰庭樹 」,齊女自化蟬之后,年年只身棲息于庭樹翠陰之間,于孤寂凄清的環境之中處活著。寫蟬在「翠陰庭樹」間的鳴叫聲。它忽而哽咽,忽而哀泣,聲聲凄惋。蟬在哀鳴 ,如齊女魂魄在訴怨 。「離愁深訴」承上「宮魂余恨」,「重把」與 「年年」相呼應,足見「余恨」之綿長,「離愁」之深遠。
「西窗過雨」,借秋雨送寒,意謂蟬的生命將盡,其音倍增哀傷。然而,「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雨后的蟬聲卻異常宛轉動聽,清脆悅耳,恰如擊打玉佩流過夜空 ,又如玉箏彈奏聲在窗外起 ,令聞者極為驚訝。「瑤佩流空,玉箏調柱。」形容蟬聲,它使人聯想到有這樣一位女子:她素腰懸佩,悠然弄箏。這位女子或許就是齊女宮魂生前的化影吧!一度歡樂與「西窗過雨」后的悲哀相對照,產生一種強有力的對比。「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是賦蟬的羽翼,出現在讀者面前的卻仍然是一位幽怨女子的形象。女子長期無心修飾容顏,妝鏡蒙塵,失去了光澤。既然如此,今天何以如此著意打扮?不甘寂寞還是心中有所期待?這里的「為誰」和上文「怪」字呼應,實為憐惜。
上片詠蟬,從正反兩面互為映襯。轉而寫蟬的飲食起居。「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詞從「金銅仙人 」故事寫入,含意深遠,用事貼切,不著斧痕。據史載,漢武帝鑄手捧承露盤的金銅仙人于建章宮。魏明帝時,詔令拆遷洛陽,「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李賀曾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有句云 :「 空將漢月出宮門 ,憶君清淚如鉛水 。」以餐風飲露為生的蟬 ,露盤已去,何以卒生。「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 」,寫哀蟬臨秋時的凄苦心情。蟬翼微薄,哪堪陣陣秋寒,將亡枯骸,怎受人世滄桑。
「馀音更苦 」,蟬之將亡,仍在苦苦哀鳴,令人頓覺凄苦異常 。「馀音」與上片「重把離愁深訴」呼應。「甚獨抱清高 ,頓成凄楚」,「清高」意謂蟬的本性宿高枝,餐風露,不同凡物,似人中以清高自許的賢人君子。哀音颯颯 ,苦嘆造化無情 ,結局竟如此辛酸。
「謾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光明突現 :夏風吹暖,柳絲搖曳,那正是蟬的黃金時代 。輝光是雖甚,但已屬昨日之黃花,歡樂不再,徒增痛苦而已。《花外集》和《樂府補題》中都收錄了這首詞。《 樂府補題 》為宋遺民感憤于元僧楊璉真伽盜發宋代帝后陵墓而作的詠物詞集。詞中的齊后化蟬、魏女蟬鬢,都是與王室后妃有關,「為誰嬌鬢尚如許」一句,還有可能關合孟后發髻 。詞中運用金銅承露典故,隱射宋亡及帝陵被盜事 。詠物托意,且以意貫串,無有痕跡。
「一襟余恨宮魂斷 」。起筆不凡,用「宮魂」二字點出題目。據馬縞《 中華古今注 》:「昔齊后忿而死,尸變為蟬,登庭樹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為齊女焉 。」詞中帶有濃郁的感傷色彩。詞的起筆直攝蟬的神魂 ,從而避開了蟬的環境和形態。「年年翠陰庭樹 」,齊女自化蟬之后,年年只身棲息于庭樹翠陰之間,于孤寂凄清的環境之中處活著。寫蟬在「翠陰庭樹」間的鳴叫聲。它忽而哽咽,忽而哀泣,聲聲凄惋。蟬在哀鳴 ,如齊女魂魄在訴怨 。「離愁深訴」承上「宮魂余恨」,「重把」與 「年年」相呼應,足見「余恨」之綿長,「離愁」之深遠。
「西窗過雨」,借秋雨送寒,意謂蟬的生命將盡,其音倍增哀傷。然而,「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雨后的蟬聲卻異常宛轉動聽,清脆悅耳,恰如擊打玉佩流過夜空 ,又如玉箏彈奏聲在窗外起 ,令聞者極為驚訝。「瑤佩流空,玉箏調柱。」形容蟬聲,它使人聯想到有這樣一位女子:她素腰懸佩,悠然弄箏。這位女子或許就是齊女宮魂生前的化影吧!一度歡樂與「西窗過雨」后的悲哀相對照,產生一種強有力的對比。「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是賦蟬的羽翼,出現在讀者面前的卻仍然是一位幽怨女子的形象。女子長期無心修飾容顏,妝鏡蒙塵,失去了光澤。既然如此,今天何以如此著意打扮?不甘寂寞還是心中有所期待?這里的「為誰」和上文「怪」字呼應,實為憐惜。
上片詠蟬,從正反兩面互為映襯。轉而寫蟬的飲食起居。「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詞從「金銅仙人 」故事寫入,含意深遠,用事貼切,不著斧痕。據史載,漢武帝鑄手捧承露盤的金銅仙人于建章宮。魏明帝時,詔令拆遷洛陽,「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李賀曾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有句云 :「 空將漢月出宮門 ,憶君清淚如鉛水 。」以餐風飲露為生的蟬 ,露盤已去,何以卒生。「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 」,寫哀蟬臨秋時的凄苦心情。蟬翼微薄,哪堪陣陣秋寒,將亡枯骸,怎受人世滄桑。
「馀音更苦 」,蟬之將亡,仍在苦苦哀鳴,令人頓覺凄苦異常 。「馀音」與上片「重把離愁深訴」呼應。「甚獨抱清高 ,頓成凄楚」,「清高」意謂蟬的本性宿高枝,餐風露,不同凡物,似人中以清高自許的賢人君子。哀音颯颯 ,苦嘆造化無情 ,結局竟如此辛酸。
「謾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光明突現 :夏風吹暖,柳絲搖曳,那正是蟬的黃金時代 。輝光是雖甚,但已屬昨日之黃花,歡樂不再,徒增痛苦而已。《花外集》和《樂府補題》中都收錄了這首詞。《 樂府補題 》為宋遺民感憤于元僧楊璉真伽盜發宋代帝后陵墓而作的詠物詞集。詞中的齊后化蟬、魏女蟬鬢,都是與王室后妃有關,「為誰嬌鬢尚如許」一句,還有可能關合孟后發髻 。詞中運用金銅承露典故,隱射宋亡及帝陵被盜事 。詠物托意,且以意貫串,無有痕跡。
其四 贈秋崖道人西歸(宋·王沂孫)
冷煙殘水山陰道,家家擁門黃葉。
故里魚肥,初寒雁落,孤艇將歸時節。
江南恨切。
問還與何人,共歌新闋。
換盡秋芳,想渠西子更愁絕。
當時無限舊事,嘆繁華似夢,如今休說。
短褐臨流,幽懷倚石,山色重逢都別。
江云凍結。
算只有梅花,尚堪攀折。
寄取相思,一枝和夜雪。
故里魚肥,初寒雁落,孤艇將歸時節。
江南恨切。
問還與何人,共歌新闋。
換盡秋芳,想渠西子更愁絕。
當時無限舊事,嘆繁華似夢,如今休說。
短褐臨流,幽懷倚石,山色重逢都別。
江云凍結。
算只有梅花,尚堪攀折。
寄取相思,一枝和夜雪。
其五 四明別友(宋·王沂孫)
十洲三島曾行處,離情幾番凄惋。
墜葉重題,枯條舊折,蕭颯那逢秋半。
登臨頓懶。
更葵箑難留,苧衣將換。
試語孤懷,豈無人與共幽怨。
遲遲終是也別,算何如趁取,涼生江滿。
掛月催程,收風借泊,休憶征帆已遠。
山陰路畔。
縱鳴壁猶蛩,過樓初雁。
政恐黃花,笑人歸較晚。
墜葉重題,枯條舊折,蕭颯那逢秋半。
登臨頓懶。
更葵箑難留,苧衣將換。
試語孤懷,豈無人與共幽怨。
遲遲終是也別,算何如趁取,涼生江滿。
掛月催程,收風借泊,休憶征帆已遠。
山陰路畔。
縱鳴壁猶蛩,過樓初雁。
政恐黃花,笑人歸較晚。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塞上春懷(唐·武元衡)
- 塞上春感(清·俞耀)
- 塞上春草(清·林維朝)
- 塞上晚春憶家(明·董少玉)
- 塞上晚眺(清·胤禛)
- 塞上曲一百首(錄一十四首) 其九(明末清初·李開先)
- 塞上曲一百首(錄一十四首)(明末清初·李開先)
- 塞上曲七首(明·梁云龍)
- 塞上曲二首寄大中丞張肖甫 其一(明·劉黃裳)
- 塞上曲二首寄大中丞張肖甫 其二(明·劉黃裳)
- 塞上曲二首(唐·戴叔倫)
- 塞上曲二首(唐·王涯)
- 塞上曲二首(唐·王烈)
- 塞上曲二首(唐·貫休)
- 塞上曲二首(唐·高駢)
- 塞上曲二首(明·劉效祖)
- 塞上曲二首(明·鄧云霄)
- 塞上曲五首(元·乃賢)
- 塞上曲五首(元末明初·王逢)
- 塞上曲五首(清·梅文明)
- 塞上曲八首(明·胡應麟)
- 塞上曲四首(宋·陸游)
- 塞上曲四首(明·俞允文)
- 塞上曲四首(明·黃省曾)
- 塞上曲寄少司馬蘇允吉(明·謝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