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二首(唐·王翰)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涼州詞二首(唐·王翰)
七言絕句 押灰韻
七言絕句 押灰韻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評注
《唐詩絕句類選》:
語意遠,乃得雋永。
《唐詩直解》:悲慨在「醉臥」二字。
《藝苑卮言》:「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謂絕唱矣。惜為前二句所累,筋骨畢露,令人厭憎。「葡萄美酒」一絕,便是無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爾。
《增訂唐詩摘鈔》:詩意在末句,而以飲酒引之,沉痛語也。若以豪飲解之,則人人所知,非古人之意。
《而庵說唐詩》:此詩妙絕,無人不知,若非細細尋其金針,其妙亦不可得而見。……若論頓挫,「葡萄美酒」一頓,「夜光杯」一頓,「欲飲」一頓,「琵琶馬上催」一頓,「醉臥沙場」一頓,「君莫笑」一頓,凡六頓,「古來征戰幾人回」則方挫去。夫頓處皆截,挫處皆連,頓多挫少,唐人得意乃在此。
《唐詩別裁》:故作豪飲曠達之詞,而悲感已極。楊仲弘論絕句,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盛唐多與此合。
《詩法易簡錄》:「君莫笑」三字喝末句有力。
《峴傭說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氣格俱勝,盛唐絕作。
《唐詩鑒賞辭典》:邊地荒寒艱苦的環境,緊張動蕩的征戍生活,使得邊塞將士很難得到一次歡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興奮的情緒,那開懷痛飲、一醉方休的場面,是不難想象的。這首詩正是這種生活和感情的寫照。詩中的酒,是西域盛產的葡萄美酒;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稱「夜光杯」;樂器則是胡人用的琵琶;還有「沙場」、「征戰」等等詞語。這一切都表現出一種濃郁的邊地色彩和軍營生活的風味。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誘人魅力,表現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始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習用的音節,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里的「催字」,有人說是催出發,和下文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 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后來更有用低沉、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一種夸張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傭說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啟發。為什么「作悲傷語讀便淺」呢?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讓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吧: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臥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們不是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嗎?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并不是什么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臥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給人的是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趙其鈞)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誘人魅力,表現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始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習用的音節,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里的「催字」,有人說是催出發,和下文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 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后來更有用低沉、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一種夸張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傭說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啟發。為什么「作悲傷語讀便淺」呢?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讓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吧: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臥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們不是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嗎?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并不是什么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臥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給人的是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趙其鈞)
其二(唐·王翰)
七言絕句 押寒韻
七言絕句 押寒韻
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
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①憶長安。
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①憶長安。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入陳家坊(明·張天賦)
- 入陳留界(宋·孔平仲)
- 入陜憶故園(明·蕭敬德)
- 入院言志(明·何瑭)
- 入隋侍宴應詔詩(南北朝·陳叔寶)
- 入雁山二首(明·顧璘)
- 入雁山過雙峰(宋·樓鑰)
- 入雁蕩山(元·李孝光)
- 入雁蕩山(宋·李光)
- 入雁蕩山(宋·綦崇禮)
- 入雍署(明·沈守正)
- 入雷峰憶崔行者石師(明末清初·王邦畿)
- 入青口(明·袁宏道)
- 入青城山門詩(宋·程公許)
- 入青潭口占(清·林占梅)
- 入靜隱寺途中作(唐·周賀)
- 入風贊(宋·釋慧空)
- 入馀杭縣(宋·高似孫)
- 入館言志(明·梁元柱)
- 入館(宋·蘇軾)
- 入高峽懷梁藥亭(明末清初·陳恭尹)
- 入高州界值雨(明·劉崧)
- 入鬼門關(唐·沈佺期)
- 入魯(明·翁萬達)
- 入鯉魚潭番社清丈田甲(清·林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