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上憶吹簫(宋·李清照)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鳳凰臺上憶吹簫(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
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
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評注
①金猊:涂金的獅形香爐。
②寶奩:貴重的鏡匣。
③武陵:地名。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④凝眸:注視。
【評解】
這首詞真實地抒寫了離愁別恨。上片寫臨別時的心情。下片想象別后情景。人去難留,愛而不見,愁思滿懷無人領會。
詞中表達感情綿密細致,抒寫離情宛轉曲折。用語清新流暢,舒卷自如。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集評】
張祖望《古今詞論引》:「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癡語也。如巧匠運斤,毫無痕跡。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寫其一腔臨別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樓頭,聲聲有和鳴之奏。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懶說出妙。瘦為甚的?千萬遍痛甚?又云:清風朗月,陡化為楚雨巫云;阿閣洞房,立變為離亭別墅,至文也。
楊慎《詞品》:「欲說還休」與「怕傷郎又還休道」同意。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新來瘦」三語,婉轉曲折,煞是妙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述別情,哀傷殊甚。起三句,言朝起之懶。「任寶奩」
句,言朝起之遲。「生怕」二句,點明離別之苦,疏通上文;「欲說還休」,含凄無限。
「新來瘦」三句,申言別苦。較病酒悲秋為尤苦。換頭,嘆人去難留。「念武陵」四句,嘆人去樓空,言水念人,情意極厚。末句,補足上文,余韻更雋永。
②寶奩:貴重的鏡匣。
③武陵:地名。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④凝眸:注視。
【評解】
這首詞真實地抒寫了離愁別恨。上片寫臨別時的心情。下片想象別后情景。人去難留,愛而不見,愁思滿懷無人領會。
詞中表達感情綿密細致,抒寫離情宛轉曲折。用語清新流暢,舒卷自如。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集評】
張祖望《古今詞論引》:「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癡語也。如巧匠運斤,毫無痕跡。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寫其一腔臨別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樓頭,聲聲有和鳴之奏。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懶說出妙。瘦為甚的?千萬遍痛甚?又云:清風朗月,陡化為楚雨巫云;阿閣洞房,立變為離亭別墅,至文也。
楊慎《詞品》:「欲說還休」與「怕傷郎又還休道」同意。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新來瘦」三語,婉轉曲折,煞是妙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述別情,哀傷殊甚。起三句,言朝起之懶。「任寶奩」
句,言朝起之遲。「生怕」二句,點明離別之苦,疏通上文;「欲說還休」,含凄無限。
「新來瘦」三句,申言別苦。較病酒悲秋為尤苦。換頭,嘆人去難留。「念武陵」四句,嘆人去樓空,言水念人,情意極厚。末句,補足上文,余韻更雋永。
這首詞概作于詞人婚后不久,趙明誠離家遠游之際,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 」,為對偶給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覺。金猊,指狻猊(獅子)形銅香爐 。「被翻紅浪」,語本柳永《鳳棲梧》:「鴛鴦繡被翻紅浪。」說的是錦被胡亂地攤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紋起伏,恍似卷起層層紅色的波浪。金爐香冷,反映了詞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錦被亂陳,是她無心折疊所致。「起來慵自梳頭」,則全寫人物的情緒和神態。這三句工煉沉穩,在舒徐的音節中寄寓著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緒。到了「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則又微微振起,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詞人情緒流程中的波瀾。然而她內心深處的離愁還未顯露,給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嬌慵。慵者,懶也。爐中香消煙冷,無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錦被亂陳,無心折疊,二慵也;髻鬟蓬松,無心梳理 ,三慵也;寶鏡塵滿,無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 ,猶然未覺光陰催人 ,五慵也。慵而一「任」,則其慵態已達極點。詞人為何大寫「慵」字,目的仍在寫愁。這個「慵」字是「詞眼 」,使讀者從人物的慵態中感到她內心深處有個愁在。
「生怕離懷別苦 」,開始切題,可是緊接著,作者又一筆宕開,「多少事,欲說還休」,萬種愁情,一腔哀怨 ,本待在丈夫面前盡情傾吐,可是話到嘴邊,又吞咽下去。詞情又多了一層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層。因為許多令人不快的事兒,告訴丈夫只有給他帶來煩惱。因此她寧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謂用心良苦,癡情一片,難怪她會「慵怠無力」而復「容顏消瘦」了。「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她先從人生的廣義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萬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卻是因為傷離惜別這種不足與旁人道的緣由。
從「悲秋」到「休休 」,是大幅度的跳躍。詞人一下子從別前跳到別后,略去話別的纏綿和餞行的傷感,筆法極為精煉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多么深情的語言!《陽關》,即《陽關曲》。離歌唱了千千遍 ,終是難留,惜別之情,躍然紙上。「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把雙方別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極其精確的概括。武陵人,用劉晨、阮肇典故,借指心愛之人。秦樓,一稱鳳樓、鳳臺。相傳春秋時有個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 ,筑鳳臺以居,一夕吹簫引鳳,夫婦乘鳳而去。
李清照化此典,既寫她對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也寫趙明誠對其妝樓的凝望,豐富而又深刻。同時后一個典故,還暗合調名,照應題意。
下片后半段用頂真格,使各句之間銜接緊湊,而語言節奏也相應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隨之增強,使詞中所寫的「離懷別苦」達到了高潮 。「惟有樓前流水」句中的「樓前 」,是銜接上句的「秦樓」,「凝眸處 」是緊接上句的「凝眸 」。把它們連起來吟誦,便有一種自然的旋律推動吟誦的速度,而哀音促節便在不知不覺中搏動人們的心弦。古代寫倚樓懷人的不乏佳作,卻沒有如李清照寫得這樣癡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遠了,人影消失在迷濛的霧靄之中,她一個人被留在「秦樓 」,呆呆地倚樓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無可與語;她那凝望的眼神 ,無人理解。
唯有樓前流水,映出她終日倚樓的身影,印下她鐘情凝望的眼神。流水無知無情,怎會記住她終日凝眸的情態,這真是癡人癡語啊。詞筆至此,主題似已完成了 ,而結尾三句又使情思蕩漾無邊,留有不盡意味。
凝眸處,怎么會又添一段新愁呢?自從得知趙明誠出游的消息,她就產生了「新愁 」,此為一段;明誠走后,洞房空設,佳人獨坐,此又是「新愁」一段。從今而后,山高路遠,枉自凝眸,其愁將與日俱增,愈發無從排遣了。
這首詞雖用了兩個典故,但總體上未脫清照「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的格調。層層深入地渲染了離愁別念,以「慵」點染 ,「瘦」形容,「念」深化,「癡」烘托,逐步寫出不斷加深的離愁別苦,感人至深。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 」,為對偶給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覺。金猊,指狻猊(獅子)形銅香爐 。「被翻紅浪」,語本柳永《鳳棲梧》:「鴛鴦繡被翻紅浪。」說的是錦被胡亂地攤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紋起伏,恍似卷起層層紅色的波浪。金爐香冷,反映了詞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錦被亂陳,是她無心折疊所致。「起來慵自梳頭」,則全寫人物的情緒和神態。這三句工煉沉穩,在舒徐的音節中寄寓著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緒。到了「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則又微微振起,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詞人情緒流程中的波瀾。然而她內心深處的離愁還未顯露,給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嬌慵。慵者,懶也。爐中香消煙冷,無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錦被亂陳,無心折疊,二慵也;髻鬟蓬松,無心梳理 ,三慵也;寶鏡塵滿,無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 ,猶然未覺光陰催人 ,五慵也。慵而一「任」,則其慵態已達極點。詞人為何大寫「慵」字,目的仍在寫愁。這個「慵」字是「詞眼 」,使讀者從人物的慵態中感到她內心深處有個愁在。
「生怕離懷別苦 」,開始切題,可是緊接著,作者又一筆宕開,「多少事,欲說還休」,萬種愁情,一腔哀怨 ,本待在丈夫面前盡情傾吐,可是話到嘴邊,又吞咽下去。詞情又多了一層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層。因為許多令人不快的事兒,告訴丈夫只有給他帶來煩惱。因此她寧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謂用心良苦,癡情一片,難怪她會「慵怠無力」而復「容顏消瘦」了。「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她先從人生的廣義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萬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卻是因為傷離惜別這種不足與旁人道的緣由。
從「悲秋」到「休休 」,是大幅度的跳躍。詞人一下子從別前跳到別后,略去話別的纏綿和餞行的傷感,筆法極為精煉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多么深情的語言!《陽關》,即《陽關曲》。離歌唱了千千遍 ,終是難留,惜別之情,躍然紙上。「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把雙方別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極其精確的概括。武陵人,用劉晨、阮肇典故,借指心愛之人。秦樓,一稱鳳樓、鳳臺。相傳春秋時有個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 ,筑鳳臺以居,一夕吹簫引鳳,夫婦乘鳳而去。
李清照化此典,既寫她對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也寫趙明誠對其妝樓的凝望,豐富而又深刻。同時后一個典故,還暗合調名,照應題意。
下片后半段用頂真格,使各句之間銜接緊湊,而語言節奏也相應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隨之增強,使詞中所寫的「離懷別苦」達到了高潮 。「惟有樓前流水」句中的「樓前 」,是銜接上句的「秦樓」,「凝眸處 」是緊接上句的「凝眸 」。把它們連起來吟誦,便有一種自然的旋律推動吟誦的速度,而哀音促節便在不知不覺中搏動人們的心弦。古代寫倚樓懷人的不乏佳作,卻沒有如李清照寫得這樣癡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遠了,人影消失在迷濛的霧靄之中,她一個人被留在「秦樓 」,呆呆地倚樓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無可與語;她那凝望的眼神 ,無人理解。
唯有樓前流水,映出她終日倚樓的身影,印下她鐘情凝望的眼神。流水無知無情,怎會記住她終日凝眸的情態,這真是癡人癡語啊。詞筆至此,主題似已完成了 ,而結尾三句又使情思蕩漾無邊,留有不盡意味。
凝眸處,怎么會又添一段新愁呢?自從得知趙明誠出游的消息,她就產生了「新愁 」,此為一段;明誠走后,洞房空設,佳人獨坐,此又是「新愁」一段。從今而后,山高路遠,枉自凝眸,其愁將與日俱增,愈發無從排遣了。
這首詞雖用了兩個典故,但總體上未脫清照「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的格調。層層深入地渲染了離愁別念,以「慵」點染 ,「瘦」形容,「念」深化,「癡」烘托,逐步寫出不斷加深的離愁別苦,感人至深。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送莫憲副子良督學貴洲(明·謝榛)
- 送莫少虛赴省試(宋·郭印)
- 送莫廷韓應北都試(明·王世貞)
- 送莫彥英赴賓州上林丞(明·貝瓊)
- 送莫江陵(明·邵寶)
- 送莫甥兼諸昆弟從韓司馬入西軍(唐·孟浩然)
- 送莫禮敬應聘之京(元末明初·王行)
- 送莫祠部督學貴州(明·梁有譽)
- 送莫秀才歸番陽(元·薩都剌)
- 送莫翥入郭知還溪居(元末明初·張羽)
- 送莫蒼屏歸連州時同送其師董見龍之任南雍(明·韓上桂)
- 送莫贛州(宋·趙蕃)
- 送莫郎中致仕歸湖州(宋·黃庭堅)
- 送蓮兒往岳(清·郭步韞)
- 送蓮峰昶晦元書記(明·德祥)
- 送蓮房與馬屯田(宋·祖無擇)
- 送蓮社陸道師歸鏡湖別業(元末明初·張羽)
- 送蓮舫先生謫戍伊犁(清·鄔鶴徵)
- 送蓮西大兄歸里用春圃侍郎登君山送別元韻(清·張穆)
- 送瑩中住山東華嚴寺(明·守仁)
- 送莼客養疴柯山蘿庵(清·周光祖)
- 送菊與倪倅敦復(宋·郭祥正)
- 送菊與劉守漢臣(宋·郭祥正)
- 送菊涯翁(明·何孟春)
- 送菊潭王明府(唐·盧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