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詞(唐·馬戴)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出塞詞(唐·馬戴)
七言絕句 押豪韻
七言絕句 押豪韻
題注:一作橫吹曲辭 出塞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度臨洮。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兒①缺寶刀。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兒①缺寶刀。
評注
《唐詩鑒賞辭典》:
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邊塞詩那種激越的詩情和那種奔騰的氣勢外,還很注意語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壯的場面中插入細節的描寫,醞釀詩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夠神完氣足,含蓄不盡,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過臨洮。」「金帶連環」四字,極精美。「金」字雖是「帶」字的裝飾詞,但又不僅限于裝飾「帶」字。看似寫戰袍,目的卻在傳達將士的那種風神俊逸的豐姿。「馬頭沖雪」的「沖」字,也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動詞。作者不用帶雪、披雪,而用沖雪,是要用這個動詞傳出人物一往無前的氣概和內心的壯烈感情。「金」字和「沖」字,都極簡煉而又很含蓄,都為激揚的詩情涂上了一層莊嚴壯麗的色彩。在著重外形描寫時用一兩字透露人物內心的美,使人讀后感到詩情的既激揚又精致,沒有那種簡單粗獷,一覽無余的缺點。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卷旗」,避免驚動敵人,的是夜間劫營景象。因風疾所以卷旗,一以見戰事之緊急,再以見邊塞戰場之滾滾風塵。這豈只為景物描寫,作者正以戰旗之卷,寫出勇士夜赴戰場的決心與行動。
卷旗夜戰,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實際上只是雷聲前的閃電,為下句作鋪墊。「亂斫胡兵缺寶刀」,才是全詩中最壯烈最動人的一幕。這場「亂斫胡兵」的血戰,場面是很激烈的。「缺寶刀」的「缺」用得好。言寶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殺之烈,戰斗時間之長,最后勝利之奪得,都在此一字中傳出。作者在全詩二十八字中,極為精彩地處理了選材、順序與如何運用并積聚力量等重要問題。前三句,只是引臂掄錘,到第二十六字「缺」時,奮力一擊,流火紛飛。
讀岳飛《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深感「缺」字韻押得險而有,得高山危卵之勢。而馬戴在這首詩中的這個「缺」字,雖不當韻腳處,卻同樣使人驚賞不置。「亂斫」兩字雖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無「缺」字,則不見作者扛鼎之力。這一個字所傳達的這一真實細節,使詩情達到了「傳神」境界,使全詩神采飛揚。
全詩結構緊密,首句以英俊傳人物風姿,次句以艱難傳人物苦心,第三句以驚險見人物之威烈,結句最有力,以壯舉傳神。至此,人物之豐神壯烈,詩情之飛越激揚均無以復加了。總之,此詩在藝術上處處見匠心,在古代戰歌中,不失為內容和形式完美結合的上乘之作。
(孫藝秋)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過臨洮。」「金帶連環」四字,極精美。「金」字雖是「帶」字的裝飾詞,但又不僅限于裝飾「帶」字。看似寫戰袍,目的卻在傳達將士的那種風神俊逸的豐姿。「馬頭沖雪」的「沖」字,也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動詞。作者不用帶雪、披雪,而用沖雪,是要用這個動詞傳出人物一往無前的氣概和內心的壯烈感情。「金」字和「沖」字,都極簡煉而又很含蓄,都為激揚的詩情涂上了一層莊嚴壯麗的色彩。在著重外形描寫時用一兩字透露人物內心的美,使人讀后感到詩情的既激揚又精致,沒有那種簡單粗獷,一覽無余的缺點。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卷旗」,避免驚動敵人,的是夜間劫營景象。因風疾所以卷旗,一以見戰事之緊急,再以見邊塞戰場之滾滾風塵。這豈只為景物描寫,作者正以戰旗之卷,寫出勇士夜赴戰場的決心與行動。
卷旗夜戰,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實際上只是雷聲前的閃電,為下句作鋪墊。「亂斫胡兵缺寶刀」,才是全詩中最壯烈最動人的一幕。這場「亂斫胡兵」的血戰,場面是很激烈的。「缺寶刀」的「缺」用得好。言寶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殺之烈,戰斗時間之長,最后勝利之奪得,都在此一字中傳出。作者在全詩二十八字中,極為精彩地處理了選材、順序與如何運用并積聚力量等重要問題。前三句,只是引臂掄錘,到第二十六字「缺」時,奮力一擊,流火紛飛。
讀岳飛《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深感「缺」字韻押得險而有,得高山危卵之勢。而馬戴在這首詩中的這個「缺」字,雖不當韻腳處,卻同樣使人驚賞不置。「亂斫」兩字雖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無「缺」字,則不見作者扛鼎之力。這一個字所傳達的這一真實細節,使詩情達到了「傳神」境界,使全詩神采飛揚。
全詩結構緊密,首句以英俊傳人物風姿,次句以艱難傳人物苦心,第三句以驚險見人物之威烈,結句最有力,以壯舉傳神。至此,人物之豐神壯烈,詩情之飛越激揚均無以復加了。總之,此詩在藝術上處處見匠心,在古代戰歌中,不失為內容和形式完美結合的上乘之作。
(孫藝秋)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登翅頭山題儼公石壁(唐·包融)
- 登翠云臺(宋·呂定)
- 登翠華巖上洞(明·陸深)
- 登翠巖山七言絕(清·金朝覲)
- 登翠巖山(清·金朝覲)
- 登翠微亭(宋·余迪)
- 登翠微亭(明·董其昌)
- 登翠微亭(清·王曇)
- 登翠微亭(清·董威)
- 登翠微亭(清末民國初·金武祥)
- 登翠微恭望長陵有述(明·陸深)
- 登翻車峴詩(南北朝·鮑照)
- 登耶舍塔(宋·李彭)
- 登聚仙臺(明·霍尚守)
- 登聚奎樓(明·賀一弘)
- 登聚寶山分韻得春字(明·張孟兼)
- 登聚遠亭(宋·黎廷瑞)
- 登肇慶披云樓懷包拯二首(當代·陳永正)
- 登育王山示現塔贈鄉璉與三上人(宋·王铚)
- 登育王望海亭(宋·樓鑰)
- 登勝果寺南樓雨中望嚴協律(唐·錢起)
- 登勝棋樓(清·張聯桂)
- 登胡氏樓(宋·陶夢桂)
- 登胥山贈長老凈曇二首(宋·張嵲)
- 登胥江驛亭(明·汪廣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