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劉生詩(唐·韓愈)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劉生詩(唐·韓愈)
  押尤韻  
生名師命其姓劉,自少軒輊非常儔。
棄家如遺來遠游,東走梁宋暨揚州。
遂凌大江極東陬,洪濤舂天禹穴幽。
越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橫嶺入炎州。
青鯨高磨波山浮,怪魅炫曜堆蛟虬。
山歡噪猩猩游,毒氣爍體黃膏流。
問胡不歸良有由,美酒傾水肥牛。
妖歌慢舞爛不收,倒心回腸為青眸。
千金邀顧不可酬,乃獨遇之盡綢繆。
瞥然一餉成十秋,昔須未生今白頭。
五管歷遍無賢侯,回望萬里還家羞。
陽山窮邑惟猿猴,手持釣竿遠相投。
我為羅列陳前修,芟蒿斬蓬利鋤耰。
天星回環數才周,文學穰穰囷倉稠。
車輕御良馬力優,咄哉識路行勿休,往取將相酬恩讎。
評注
《唐詩品匯》
韓曰:劉生在越,意有所眷,故詩中云:「越女一笑三年留」,下又云:「問胡不歸良有由」,繼以「妖歌慢舞」,則知生所寓皆不羈也。故終篇有「咄哉識路行勿休,往取將相酬恩仇」,蓋有且諷且勸之意。
《唐詩鏡》
來如倒峽。
《唐音癸簽》
詩亦要占些地步。退之《贈李愿》(按當為《劉生詩》)云:「往取將相酬恩仇。」達夫《贈王徹》云:「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黃金。」豈理耶?惟杜老有斟的,此等語不肯輕下,然如「何日沾微祿,歸山買薄田」等,亦未能陶洗凈盡,為有識者所微窺云。
《批韓詩》
何焯曰:「還家」句應「棄家」,收一筆,方入陽山(「回望萬里」句下)。朱彝尊曰:柏梁體句各一事,此自是《燕歌行》體。然此體不宜民,又須煉得精。此作遒緊有味,意態尚恨未甚濃。
《義門讀書記》
雖因其人而言之,然公之生平于「恩仇」二字耿耿不忘,亦心病之形于聲詩者也。《魯頌》所以「尚乎克廣德心」也哉(「往取將相」句下)。!
《陔馀叢考》
古詩一句全用平仄者,并有一句平一句仄相連成文者……韓昌黎《南山詩》之「橫云時平凝,點點露數岫」;《瀧吏》之「官當明時來,事不待說委」……皆一句全平,一句全仄。至昌黎《南山詩》「或散若瓦解……或繚若篆籀」,則并二句全仄矣。《古詩》「羅衣何飄飄,輕裾隨旋風」,則二句全平矣。不特此也,即七言亦有全平仄者。少陵詩「有客有客字子美」,「中巴之東巴東山」;昌黎《贈劉生》之「青鯨高摩波山浮」,《送僧澄觀》之「浮屠西來何施為」……此又七言之全平仄者。
《讀韓記疑》
「酬恩仇」三字不過趁韻作結,所謂詩歌特等戲劇是也。公與人交,已而我負,終不計,死則恤其家。史稱終始不變,蓋實錄也。或以是為公心病所形,公有此病,當確指其實跡言之,何得混以虛辭相蔑?此真誣善之言,昔人臂諸蠅矢者也。
《石洲詩話》
昌黎《劉生詩》,雖紀實之作,然實源本古樂府《橫吹曲》。其通篇敘事,皆任俠豪放一流。其曰:「東走梁宋」、「南逾橫嶺」,亦與古曲五陵、三秦之事相合。末以「酬恩仇」結之,仍還他俠少本色。不然,昌黎豈有教人以官爵酬恩仇者耶?不惟用樂府題,兼且用其意,用其事,而卻自紀實,并非仿古。此脫化之妙也。
《靈芬館詩話》
昌黎《劉生詩》:「往取將相酬恩仇。」少時見何義門批本述李安溪之言,以為昌黎于二字未忘,終未見道,言為心聲,古人所以貴乎克廣德心。余時見之,大不謂然。「恩仇」二字,斷不可以不明,仇之欲酬,亦猶恩之欲酬。其人于仇不分明,則于恩亦必不能報。此宋人之論,安溪沿之耳。昌黎于北平王一飯之恩,至其孫墓銘猶必及;相好如劉、柳而泄言之疑,終亦不諱。此昌黎之所以為昌黎也。
《昭昧詹言》
《劉生詩》:此贈敘題,造句重老。
《韓詩臆說》
通首寫俠士性情,故棄家遠游,傾心妖艷,取將相,酬恩仇,皆一類事也。惟其胸懷磊落,有異凡庸,則不失為可取。而素行之不檢,不足以累之耳。苒公詩多涉滑稽俳諧,非正言也。若作正言,則公豈亦昵于色者乎?阮亭持此以攻昌黎之短,謂不如文中子下羅將相,勛業著一時。嘻,何其淺耶!
《唐宋詩舉要》
吳曰:極意離琢成奇句(「越女一笑」句下)。逆折,拗甚(「問胡不歸」句下)。逆折(「千金邀顧」句下)。奇語(「瞥然一餉」二句下)。頓拌(「天星回環」句下)。氣體雄直,是韓公本色,字句亦以拗煉見長(末句下)。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