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前出塞九首(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前出塞九首(唐·杜甫)
  押歌韻  
題注:草堂本,《前出》塞編入天寶未亂以前在京師作,諸本皆與《后出塞》同編。《前出塞》為徵奏隴之兵赴交河而作,《后出塞》為徵東都之兵赴薊門而作也。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
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評注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甸曰:此賦也,傷感時事,其同怨而不怒。吳山民曰:「有程期」二字,含多少無奈何意。五、六二語,感時黷武,自怨自言(「君已」一句下)。
《杜臆》
「亡命嬰禍羅」,乃其衷腸語。亡命則累及父母、六親,故忍死吞聲而去;一以為國,一以為親,便見忠孝大節,且怨而不怒。……此風人之旨也。「已富」、「開邊」,風刺語。
《杜詩詳注》
首章,敘初發時辭別室家之情。
《載酒園詩話又編》
此應調之始,故但敘別離之恨,而「法重心駭,威尊命賤」之意,躍躍不禁自露。
《讀杜心解》
「赴交河」,點清出兵之路。「已富」而又「開邊」,乃九首寓諷本旨,在首章拈破。結語黯然,戀親之情,赴國之義,俱見矣。
《唐詩鑒賞辭典》
詩人先寫《出塞》九首,后又寫《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區別。《前出塞》是寫天寶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時事,意在諷刺唐玄宗的開邊黷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較有名的一篇。
詩的前四句,很象是當時軍中流行的作戰歌訣 ,頗富韻致,饒有理趣,深得議論要領。所以黃生說它「似謠似諺,最是樂府妙境」。兩個「當」,兩個「先」,妙語連珠,開人胸臆,提出了作戰步驟的關鍵所在,強調部伍要強悍,士氣要高昂,對敵有方略,智勇須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數家珍,宛若總結戰斗經驗。然而從整篇看,它還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襯筆。后四句才道出赴邊作戰應有的終極目的。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詩人慷慨陳詞,直抒胸臆,發出振聾發聵的呼聲。他認為,擁強兵只為守邊,赴邊不為殺伐。不論是為制敵而「射馬」,不論是不得已而「殺傷」,不論是擁強兵而「擒王」,都應以「制侵陵」為限度,不能亂動干戈,更不應以黷武為能事,侵犯異邦。這種以戰去戰,以強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論,安邊良策;它反映了國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張會在《杜詩府粹》里說,這幾句「大經濟語,借戍卒口說出」。
從藝術構思說,作者采用了先揚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謠諺體開勢,講如何練兵用武,怎樣克敵制勝;后四句卻寫如何節制武功,力避殺伐,逼出「止戈為武」本旨。先行輔筆,后行主筆;輔筆與主筆之間,看似掠轉,實是順接,看似矛盾,實為辯證。因為如無可靠的武備,就不能制止外來侵略;但自恃強大武裝而窮兵黷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詩人主張既擁強兵,又以「制侵陵」為限,才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很有體會地說:「上四(句)如此飛騰,下四(句)忽然掠轉,兔起鶻落,如是!如是!」這里說的「飛騰」和「掠轉」,就是指作品中的奔騰氣勢和波瀾;這里說的「兔起鶻落」就是指在奔騰的氣勢中自然地逼出「擁強兵而反黷武」的深邃題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議論取勝的作品較少,而本詩卻以此見稱;它以立意高、正氣宏、富哲理、有氣勢而博得好評。
(傅經順)
   其二(唐·杜甫)
  押支韻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
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評注
《唐詩品匯》
劉云:如親歷甘苦,極征行孤往之意。人所不能自道,詩必如此序情,憫勞之際,其庶幾乎!
《唐詩鏡》
老杜長于造境。能造境,即情色種種畢著。
《唐詩歸》
鐘云:此句承「日已遠」,妙,實有此境(「不受」句下)。鐘云:口硬心酸(「骨肉」二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董養性曰:離家日久,諳習戰伐,眾不敢欺,便覺得勇氣百倍。
《杜臆》
前章云「棄絕父母恩」,而此又云「骨肉恩豈斷」,徘徊展轉,曲盡情事。死既無時,而后作壯語,所謂「知其不可如何而安之若命」者也,愈壯愈悲。
《載酒園詩話又編》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一句,壯勇之氣已隱然可掬。「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見其國而忘家,恩以義斷。「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四句,皆于忙中著閑。上寫征行之苦,下寫爭先示勇之致。
《讀杜心解》
齊截摹寫輕生喜事之狀,躍躍欲飛。
《杜詩鏡銓》
劉須溪云:賦至此,極可壯,可傷(末二句下)。
   其三(唐·杜甫)
  押有韻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
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
功名圖騏驎,戰骨當速朽。
評注
《唐詩廣選》
劉會孟曰:又緩而急。劉履曰:人謂子美古詩學建安,是矣;然未免有時亦離去,如此篇「水赤」二語,已微露痕跡,而未甚相遠,讀者詳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甸田:此雖征人自誓之強,實詩人勸忠之義。前四句極凄婉,后四句極勇決。蔣一梅曰:章法由淺入深,一步高一步。吳山民曰:結豈人情?然正為寬解之辭。
《杜臆》
前四句化用《隴頭歌》,極爐錘之妙,后四句發前未盡之意,作意外之想以自寬,正見其心緒之錯也。「圖麒麟」,豈易言哉!
《載酒園詩話又編》
此即《毛詩》「憂心孔疚,我行不來」意,忠義激烈,勃然如生。
《讀杜心解》
途中感觸。興體也。……以下又捷轉出一副血性語,心緒雖亂,終不以易吾誓死之志也。
《杜詩鏡銓》
蔣云:借磨刀,撰出一首,自奇。重振起(「丈夫」句下)。末句反言見意。
   其四(唐·杜甫)
  押真韻
送徒既有長,遠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
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
哀哉兩決絕,不復同苦辛。
評注
《唐詩歸》
鐘云:三字妙,「亦」字悲甚,下二句從此生(「遠戍」句下)。鐘云:真志,真勇(「生死」二句下)!譚云:亦復厚(「路逢」四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董養性曰:此篇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楊慎曰:慘然語,不堪多讀。屠隆曰:使人不可讀,不可不讀。
《杜臆》
云「不勞怒嗔」,則驅迫之苦可知。
《杜詩詳注》
「遠戍亦有身」,此被徒長呵斥,而作自憐語,……「哀哉」兩語,即書中之意。孤身遠戍,欲同苦辛而不可得,語更慘戚。
《載酒園詩話又編》
此句與符章末句意相似肩前是出門時言,猶感慨意多,此是因附書后再一決絕言之,直前不顧矣。且前止父母,此兼姻戚,文情之密,非復也。補出史與相識人來,尤見周匝。「附書」下三句,亦暗與次章「骨肉恩豈斷」二語相應,又微反《毛詩》「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意,妙于脫胎變化。
《讀杜心解》
「向前去」、「不勞嗔」,作索性語,憤所激也。
《峴傭說詩》
「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是決絕語。
   其五(唐·杜甫)
  押文韻
迢迢萬馀里,領我赴三軍。
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
隔河見胡騎,倏忽數百群。
我始為奴仆,幾時樹功勛。
評注
《唐詩品匯》
劉云:眼前語,意中事,通透自別;亦極哀怨之體,所以可傳(首四句下)。
《唐詩歸》
鐘云:此語出「主將」門,便足王師(「軍中」二句下)。譚云:真悲憤。鐘云:熱中(「我始」二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單復曰:此殆不甘為人下而思欲自奮者(末二句下)。
《杜臆》
「軍中異苦樂」,又意外意;樂者不言,言者不樂。不曰「為軍士」、而曰「為奴仆」、蓋軍人以強弱相役,此正其所苦。而無從赴訴于主將者。
《載酒園詩話又編》
上四章俱是途中事,此章始至軍中而述所經歷。末句不徒感慨,亦有鼓銳意。
《唐宋詩醇》
李因篤曰:結語有深味,想打之卻聘者,與此同悲。
《讀杜心解》
讀「我始」二語,寒士淚下。此章乃九詩之適中,為前后過峽,如曲譜之有過賺。
《杜詩鏡銓》
五章初到軍中而嘆,亦見功名難就意,就三首末二句翻轉。
《峴傭說詩》
「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足感傷語。
   其六(唐·杜甫)
  押陽韻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評注
《唐詩品匯》
劉云:此其自負經濟者,軍中常存此人。
《唐詩歸》
鐘云:此四句與下四句非兩層,擒斬中正寓不欲多殺之意,所謂「殲其渠魁,脅從罔治」也(前四句下)。譚云:仁義節制之師(后四句下)。
《唐詩鏡》
語語筋力。前四語不知何自?或是成語,或自己出,用得合拍,總為妙境。
《杜詩說》
前四語,似謠似諺,最是樂府妙境。
《杜詩詳注》
為當時黷武而嘆也。張綖注:章意只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興語,下四句中明不必濫殺之故。
《載酒園詩話又編》
此軍中自勵之言。上四句亦即《毛詩》「豈敢定居,豈不日戒」意,下四句更有「薄伐來威」之旨。
《唐宋詩醇》
黃生曰:明皇不恤其民而遠慕秦漢,此詩托諷良深。
《唐詩別裁》
諸本「殺人亦有限」,惟文待詔作「無限」,以開合語出之,較有味。文云:「古本皆然」。
《讀杜心解》
上四如此飛騰,下四忽然掠轉。兔起鶻落,如適如是。
《杜詩鏡銓》
六章忽作閑評論一首,復提醒本意。大識議,非詩人語(末四句下)。
   其七(唐·杜甫)
  押刪韻
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
徑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何時筑城還。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評注
《唐詩廣選》
劉會孟曰:作者緩急自合。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珽曰:寫出戍苦鄉思,誦之慘然。
《杜臆》
前四句言軍士之苦,如親歷之者。在途則生死向前,在軍則無日不思歸,此人情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此草言筑城事。敘景處不僅本「載途雨雪」,兼從「漸漸之石」章來;末語更有《揚水》之痛。
《讀杜心解》
高戍守也。戍守則須城筑,城筑必依山險。三、四,寫沖寒陟危之苦、設色黯慘,邊庭之苦極矣。苦極故思家也。六親之念,前已丟開,此又提起,有雪舞回風之致。……讀《東山》之詩,知此為「變風」矣。
   其八(唐·杜甫)
  押元韻
單于寇我壘,百里風塵昏。
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虜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評注
《唐詩品匯》
劉云:千載不死,墜淚未干。
《唐詩歸》
鐘云:挺動(「虜其」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董養性曰:此篇所以愧天下后世,為君子爭功言也。陸時雍曰:善于自負。三、四語中有神(「雄劍」二句下)。
《杜臆》
虜名上,授轅門,不以一勝為功,蓋其立志遠大,必空漠南之庭而后快也。若以「不伐」看此詩,則淺矣。
《杜詩詳注》
此寫猛氣雄心,躍躍欲動。
《載酒園詩話又編》
此方及戰事,八句凡數層折,蹊回徑轉,各具奇觀。
《唐詩別裁》
末二語有「大樹將軍」意度。
《讀杜心解》
起二,彼勢之盛。中四,我軍之勇。劍才動而奔者已奔,系者已系,筆妙正在不費張皇。一結窅然以遠,卻為下章引脈。
   其九(唐·杜甫)
  押東韻
從軍十年馀,能無分寸功。
眾人貴茍得,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斗爭,況在狄與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
評注
《唐詩品匯》
劉云:乃并與軍中妒忌者之意得之,必不可少者(首四句下)。
《唐詩歸》
鐘云:豪杰志概,圣賢心腸(「眾人」二句下)。鐘云:出門激烈,至此卻敦厚。出門是士卒氣象,至「殺人亦有限」、「一勝何足淪」、「眾人貴茍得」等語,便是大將軍氣象矣。
《杜臆》
公詩云:「諸將已茅土,載驅誰與謀?」蓋深悲之,而發之于此。
《載酒園詩話又編》
「從軍卜年馀,能無分寸功?眾人貴茍得,欲語羞雷同」,軍中蒙蔽之形,不言而見。「中原有斗爭,況在狄與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亦即「一勝何足論」意。但始猶一勝,此則十年之功,退讓不言,志更不隳,更圖后效,較之「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見。東出咸陽門,哀哀淚如霰」度量相越多少。
《唐詩別裁》
合九章成一章法(「丈夫」二句下)。
《杜詩鏡銓》
「從軍十年馀,能無分寸功?」隱見得不償失。借軍士口中逗出,總是綿里裹針之法。
《峴傭說詩》
「眾人貴茍得,欲語羞雷同」,是自占身分語。
以下總評
《后村詩話》
此十四篇(按指前后《出塞》)筆力與《古詩十九首》并驅。
《批點唐詩正聲》
前后《出塞》,字字句句,皆宜圈點。神化之妙,言之不悉。
《唐風定》
詩有體有格:體貴,格高;體不貴,格卑。此詩獨具漢魏風骨、其體貴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珽曰:前后《出寒》諸什,奴隸黃初諸子而出,如將百萬軍,寶之惜之,而又能風雨使之,真射潮之力,沒羽之技。
《杜詩說》
六朝好擬古,類無其事,而假設其詞。杜詩詞不虛發,必因事而設,此即「修辭立誠」之旨,非詩人所及。
《杜臆》
《前出塞》云「赴交河」……當是天寶間哥舒翰征吐蕃時事;而詩有「磨刀嗚咽水」,隴頭乃出征吐蕃所經繇者,詩亦當作于此時。注云「追作」,非也。……《出塞》九首,是公借以自抒其所蘊。
《杜詩詳注》
張鋋曰:李杜二公齊名,李集中多古樂府之作,而杜公絕無樂府,惟此前后《出塞》數首耳;然又別出一格,用古體寫今事。大家機軸,不主故常,昔人稱「詩史」者以此。
《載酒園詩話又編》
《毛詩》無處不佳,予尤愛《采薇》、《出車》、《杕杜》三篇,一氣貫串,篇斷意聯,妙有次第。千載后,得其遺意者,惟老杜《出塞》數詩。此詩節節相生,真與《毛詩》表里,必不可刪。
《唐宋詩醇》
九首皆代從軍者之詞,指事深切,以沉郁寫其哀怨,有親履行間所不能自道者,可使天雨粟,鬼夜哭矣。讀《東山》、《江漢》諸詩,《風》《雅》既變,斯為極焉。以視王粲《從軍》五首,真靡靡不足道。后開篇視此稍縱而格力如一,其所緣起者殊也。吳昌祺曰:掃絕依傍,獨有千古,無意不深,無筆不健。于鱗謂杜五古不合漢魏,烏知其盡脫窠臼而異軌齊驅耶!
《唐詩別裁》
九章多從軍愁苦之詞。
《讀杜心解》
漢魏以來詩,一題數首,無甚詮次。少陵出而章法一線。如此九首,可作一大篇轉韻詩讀。
《杜詩鏡銓》
借古題寫時事,深悉人情,兼明大義,當與《東山》、《采薇》諸詩并讀,視太白樂府更高一籌。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