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樓西老柳(唐·白居易)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勤政樓西老柳(唐·白居易)
五言絕句 押真韻
五言絕句 押真韻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株柳,長慶二年春。
開元一株柳,長慶二年春。
評注
《唐宋詩醇》: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語似率易,而「開元」、「長慶」四字中,寓無限俯仰悲感。
《詩境淺說續編》:四句皆作對語,而不異單行,由于語氣貫注也。首二句言勤政樓乃當日紫禁朝天之地,今衰柳臨風,駐馬徘徊,愴然懷舊。后二句言自開元至長慶,其間國運之隆替,耆舊之凋臨,等于無痕春夢,剩有當年垂柳,依依青眼,閱盡滄桑。詩僅言開元之樹、長慶之人,不著言詮,而含凄無限也。
《唐詩鑒賞辭典》:這首五言絕句,純由對句組成,仿佛是五律的中間兩聯。全詩以柳寫人,借景抒情。首句以「半朽」描畫樹,次句以「多情」形容人,結尾兩句以「開元」和「長慶二年」交代時間跨度。詩人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一幅臨風立馬圖,語短情長,意境蒼茫。
勤政樓西的一株柳樹,是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所種,至穆宗長慶二年(822)已在百齡上下,其時白居易已五十一歲。以垂暮之年對半朽之樹,怎能不愴然動懷呢!東晉時桓溫北征途中,見昔日手種柳樹皆已十圍,就曾感慨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可見對樹傷情,自古已然。難怪詩人要良久立馬,凝望出神了。樹「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樹又如何呢?在詩人眼中,物情本同人情。宋代辛棄疾就曾寫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這樣情趣盎然的詞句。現在,這株臨風老柳也許是出于同病相憐,為了牽挽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擺弄它那多情的長條吧!
詩的開始兩句,把讀者帶到了一個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樹就是我,我就是樹,既可以說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不妨說半朽之樹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歸根到底都是詩人的自畫像,「樹」和「人」都是詩人自指。這兩句情景交融,彼此補充,相互滲透。寥寥十字,韻味悠長。
如果說,前兩句用優美的畫筆,那么,后兩句則是用純粹的史筆,作為前兩句的補筆,不僅補敘了柳樹的年齡,詩人自己的歲數,更重要的是把百年歷史變遷、自然變化和人世滄桑隱含在內,該是怎樣的大手筆!它象畫上的題款出現在畫卷的一端那樣,使這樣一幅充滿感情而又具有紀念意義的生活小照,顯得格外新穎別致。
(陳志明)
勤政樓西的一株柳樹,是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所種,至穆宗長慶二年(822)已在百齡上下,其時白居易已五十一歲。以垂暮之年對半朽之樹,怎能不愴然動懷呢!東晉時桓溫北征途中,見昔日手種柳樹皆已十圍,就曾感慨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可見對樹傷情,自古已然。難怪詩人要良久立馬,凝望出神了。樹「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樹又如何呢?在詩人眼中,物情本同人情。宋代辛棄疾就曾寫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這樣情趣盎然的詞句。現在,這株臨風老柳也許是出于同病相憐,為了牽挽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擺弄它那多情的長條吧!
詩的開始兩句,把讀者帶到了一個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樹就是我,我就是樹,既可以說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不妨說半朽之樹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歸根到底都是詩人的自畫像,「樹」和「人」都是詩人自指。這兩句情景交融,彼此補充,相互滲透。寥寥十字,韻味悠長。
如果說,前兩句用優美的畫筆,那么,后兩句則是用純粹的史筆,作為前兩句的補筆,不僅補敘了柳樹的年齡,詩人自己的歲數,更重要的是把百年歷史變遷、自然變化和人世滄桑隱含在內,該是怎樣的大手筆!它象畫上的題款出現在畫卷的一端那樣,使這樣一幅充滿感情而又具有紀念意義的生活小照,顯得格外新穎別致。
(陳志明)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寄董時貢魯府紀善(明·王恭)
- 寄董正則咨議(明·陶安)
- 寄董武(唐·賈島)
- 寄董玚(明末清初·王邦畿)
- 寄董貫道㈠(明·陶安)
- 寄董貫道(明·陶安)
- 寄葫蘆族人(明·邢宥)
- 寄蔣世范(宋·彭景行)
- 寄蔣中丞(明·顧璘)
- 寄蔣主簿(宋·王炎)
- 寄蔣二十四(唐·唐彥謙)
- 寄蔣先輩(唐·黃滔)
- 寄蔣南陔先生(明末清初·陳子升)
- 寄蔣古巖知縣(明·鄭真)
- 寄蔣大漕(宋·徐積)
- 寄蔣季莊(宋·王淹)
- 寄蔣山如一翁(宋·釋祖先)
- 寄蔣山癡絕和尚(宋·釋心月)
- 寄蔣彥回(宋·鄒浩)
- 寄蔣攸縣礪二首(宋·趙蕃)
- 寄蔣方伯陳大參二首(明·祁順)
- 寄蔣比部(明·徐繗)
- 寄蔣用文院判(明·楊士奇)
- 寄蔣秀才子夏(明·李英)
- 寄蔣自庵(宋·顧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