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雜詩十首(宋·蘇過)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北山雜詩十首(宋·蘇過)
慟哭悲素秋,言登北山腳。
昏埃迷滬嶺,疲馬戰犖確。
歲月苦易得,俯仰成今昨。
山雨壞古道,春淙變溪壑。
飛妖雖已息,空穟那堪穫。
農夫抱耒嘆,四顧淚雨落。
昏埃迷滬嶺,疲馬戰犖確。
歲月苦易得,俯仰成今昨。
山雨壞古道,春淙變溪壑。
飛妖雖已息,空穟那堪穫。
農夫抱耒嘆,四顧淚雨落。
其二(宋·蘇過)
空山寂無聞,獨擁寒爐火。
時時黃犬吠,知有行人過。
扣門但樵叟,束薪求售我。
辛勤易一飯,空腹安能果。
我困亦無幾,僮仆行憂餓。
明朝且食粥,彈鋏悲楚些。
時時黃犬吠,知有行人過。
扣門但樵叟,束薪求售我。
辛勤易一飯,空腹安能果。
我困亦無幾,僮仆行憂餓。
明朝且食粥,彈鋏悲楚些。
其三(宋·蘇過)
押紙韻
押紙韻
霜馀木葉脫,浩蕩風千里。
簸搖茅屋下,布被冷如水。
吾儕貧亦巧,紙帳陋紈綺。
柴門任軒吼,曉夢方清美。
墻東新鑿牖,朝陽催我起。
安眠愧耕者,隴月射牛耳。
簸搖茅屋下,布被冷如水。
吾儕貧亦巧,紙帳陋紈綺。
柴門任軒吼,曉夢方清美。
墻東新鑿牖,朝陽催我起。
安眠愧耕者,隴月射牛耳。
其四(宋·蘇過)
午椀不能寐,床頭井百尺。
轆轤下長綆,鏗響鳴山骨。
分甘遍鄰社,甚旱猶湍碧。
烹茶沸小鼎,自撥寒灰白。
默默誰與語,扣門惟木客。
坐念魯兩生,壁間有陳跡。
轆轤下長綆,鏗響鳴山骨。
分甘遍鄰社,甚旱猶湍碧。
烹茶沸小鼎,自撥寒灰白。
默默誰與語,扣門惟木客。
坐念魯兩生,壁間有陳跡。
其五(宋·蘇過)
押尤韻
押尤韻
默李吾所畏,文字班馬流。
空齋鎖長夜,尺瀆橫吞舟。
誰令效方朔,顧盼侏儒羞。
不如談天李,高論隘九州。
能為齊諧語,自許監河侯。
浮沈閭里間,與世真無求。
空齋鎖長夜,尺瀆橫吞舟。
誰令效方朔,顧盼侏儒羞。
不如談天李,高論隘九州。
能為齊諧語,自許監河侯。
浮沈閭里間,與世真無求。
其六(宋·蘇過)
西南望平原,汝水稻千頃。
黃云卷稏,懷我江湖境。
扁舟五月時,潑眼菱荷凈。
歸來逢歲惡,半臂換湯餅。
悵望云子白,悲辛殘炙冷。
采薇聊卒歲,雅志在箕潁。
黃云卷稏,懷我江湖境。
扁舟五月時,潑眼菱荷凈。
歸來逢歲惡,半臂換湯餅。
悵望云子白,悲辛殘炙冷。
采薇聊卒歲,雅志在箕潁。
其七(宋·蘇過)
居閑本可樂,閑久復難度。
此心茍無著,永日未易暮。
平生有習氣,但對黃卷語。
詩書與博弈,等是忘閑具。
不如觀此心,安用徒勞苦。
湛然返靈源,當求無所住。
此心茍無著,永日未易暮。
平生有習氣,但對黃卷語。
詩書與博弈,等是忘閑具。
不如觀此心,安用徒勞苦。
湛然返靈源,當求無所住。
其八(宋·蘇過)
濛澒山頂云,欲雨晝昏黑。
似聞田父喜,茅舍有點滴。
今年秋有蜚,不敢藝兩麥。
天公猶見憐,一犁應不惜。
我雖厭泥濘,與爾同休戚。
詵詵有遺種,更望雪三尺。
似聞田父喜,茅舍有點滴。
今年秋有蜚,不敢藝兩麥。
天公猶見憐,一犁應不惜。
我雖厭泥濘,與爾同休戚。
詵詵有遺種,更望雪三尺。
其九(宋·蘇過)
氈裘禦霜風,從人笑胡服。
長齋似浮屠,逾月不知肉。
東鄰有病媼,發白垂鸛鵠。
擁灶坐無衣,何曾飽脫粟。
哀哉天民窮,壽考非其福。
同此覆載間,我生良已足。
長齋似浮屠,逾月不知肉。
東鄰有病媼,發白垂鸛鵠。
擁灶坐無衣,何曾飽脫粟。
哀哉天民窮,壽考非其福。
同此覆載間,我生良已足。
其十(宋·蘇過)
押庚韻
押庚韻
山月半輪出,寒光射天明。
微云掃何處,萬籟沉無聲。
褰衣步東嶺,仿佛游化城。
下視寰宇間,醯雞等營營。
余幼好奇服,簪組鴻毛輕。
羽人儻招我,攜手云間行。
微云掃何處,萬籟沉無聲。
褰衣步東嶺,仿佛游化城。
下視寰宇間,醯雞等營營。
余幼好奇服,簪組鴻毛輕。
羽人儻招我,攜手云間行。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玉山對雪(明·袁華)
- 玉山嶺上作(唐·皇甫曾)
- 玉山席上次曹新民韻(元·于立)
- 玉山年兄薛涵所大尹留飲(明·饒與齡)
- 玉山朱文龍有遺經林野二處趙昌甫程德夫皆有(宋·陳文蔚)
- 玉山朱文龍有遺經林野二處趙昌甫程德夫皆有(宋·陳文蔚)
- 玉山李道會顏則求著福慶觀記以黃谷二十六詠(明·鄭真)
- 玉山村民斲石為硯仲至以詩來索次韻(宋·韓淲)
- 玉山枕·隱囊(清·楊葆光)
- 玉山枕 詠白鸚鵡(清·鄒祗謨)
- 玉山枕 詠白鸚鵡(清·陳維崧)
- 玉山枕 歲暮夜歸(清末民國初·王闿運)
- 玉山枕 悼王鐵華(近現代·沈軼劉)
- 玉山枕 次柳屯田韻(清末近現代初·吳湖帆)
- 玉山枕(宋·柳永)
- 玉山枕(清末近現代初·汪東)
- 玉山柳都勒巡檢聞有相知之契作律詩以寄(明·鄭真)
- 玉山歌(清·陳夢林)
- 玉山河(明·鄭學醇)
- 玉山積雪(清·李祺生)
- 玉山積雪(清·柯培元)
- 玉山窟儡歌(明·貝瓊)
- 玉山章泉本章氏所居趙昌甫遷居于此章泉之名(宋·戴復古)
- 玉山舟中(明·吳與弼)
- 玉山草堂為沈南叔賦(明·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