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翁(唐·吳融)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賣花翁(唐·吳融)
七言絕句 押麻韻
七言絕句 押麻韻
引用典故:許史
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
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閑地著春華。
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閑地著春華。
評注
《唐詩鑒賞辭典》:
賞花、買花以至養花,本出于人們愛美的天性。但在舊社會勞動人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情況下,耽玩花朵又往往形成富貴人家的特殊嗜好。唐代長安城就盛行著這樣的風氣。白居易有《買花》詩,真切地反映了這種車馬若狂、相隨買花的社會習俗,并通過篇末「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的評語,對貴家豪門的奢靡生活予以揭露。吳融的這首《賣花翁》,觸及同樣的題材,卻能夠不蹈襲前人窠臼,自出手眼,別立新意。
「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這一聯交代賣花翁把花送入貴家的事實。和煙和露,形容花剛采摘下來時綴著露珠、冒著水氣的樣子,極言其新鮮可愛。許氏與史氏,漢宣帝時的外戚。「許」指宣帝許皇后家,「史」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兩家都在宣帝時受封列侯,貴顯當世,所以后人常用來借指豪門勢家。詩中指明他們住在宮城以內,當是最有勢力的皇親國戚。
「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閑地著春華。」這后一聯抒發作者的感慨。東風送暖,大地春回,鮮花開放,本該是一片爛漫風光。可如今豪門勢家把盛開的花朵都閉鎖進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點綴些許春意,景象又是何等寂寥!「不教」一詞,顯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也隱寓著詩人的憤怒。但詩人不把這憤怒直說出來,卻托之于東風的惆悵。東風能夠播送春光,而不能保護春光不為人攫走,這真是莫大的憾事;可就連這一點憾恨,又能到哪里去申訴呢?權勢者炙手可熱,于此可見一斑。
詩篇由賣花引出貴族權門貪婪無厭、獨占壟斷的罪惡。他們不僅要占有財富,占有權勢,連春天大自然的美麗也要攫為己有。詩中蘊含著的這一尖銳諷刺,比之白居易《買花》詩著力抨擊貴人們的豪華奢侈,在揭示剝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表現形式上也不同于白居易詩那樣直敘鋪陳,而是以更精煉、更委婉的筆法曲折達意,即小見大,充分體現了絕句樣式的靈活性。
(陳伯海)
「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這一聯交代賣花翁把花送入貴家的事實。和煙和露,形容花剛采摘下來時綴著露珠、冒著水氣的樣子,極言其新鮮可愛。許氏與史氏,漢宣帝時的外戚。「許」指宣帝許皇后家,「史」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兩家都在宣帝時受封列侯,貴顯當世,所以后人常用來借指豪門勢家。詩中指明他們住在宮城以內,當是最有勢力的皇親國戚。
「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閑地著春華。」這后一聯抒發作者的感慨。東風送暖,大地春回,鮮花開放,本該是一片爛漫風光。可如今豪門勢家把盛開的花朵都閉鎖進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點綴些許春意,景象又是何等寂寥!「不教」一詞,顯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也隱寓著詩人的憤怒。但詩人不把這憤怒直說出來,卻托之于東風的惆悵。東風能夠播送春光,而不能保護春光不為人攫走,這真是莫大的憾事;可就連這一點憾恨,又能到哪里去申訴呢?權勢者炙手可熱,于此可見一斑。
詩篇由賣花引出貴族權門貪婪無厭、獨占壟斷的罪惡。他們不僅要占有財富,占有權勢,連春天大自然的美麗也要攫為己有。詩中蘊含著的這一尖銳諷刺,比之白居易《買花》詩著力抨擊貴人們的豪華奢侈,在揭示剝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表現形式上也不同于白居易詩那樣直敘鋪陳,而是以更精煉、更委婉的筆法曲折達意,即小見大,充分體現了絕句樣式的靈活性。
(陳伯海)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余居金川玉笥之間以漁樵耕牧為樂賦詩四首(明·鄧雅)
- 余居高安三年每晨入莫出輒過圣壽訪聰長老謁(宋·蘇轍)
- 余屢至姥山,例隨游人自北船塘登岸,庚寅秋(當代·潘樂樂)
- 余山居六年矣丙午秋復北上臨發偶賦(明·袁宏道)
- 余山(元·黃溍)
- 余嵩山以秋曹晉選部寄賀一首(明·王應斗)
- 余州道中(明·大方)
- 余帥淮西下車才十日移東漕二絕(宋·虞儔)
- 余常愛杜牧之晚花紅艷靜高樹綠陰初之句還山(宋·程俱)
- 余常用小端硯失之經年忽在常賣人手中以錢贖(宋·劉克莊)
- 余干縣道中口占(清·葉名澧)
- 余平生不至廬山六月廿八日夜夢同孫季蕃游焉(宋·劉克莊)
- 余年七十輒和樂天詩以自廣(宋·吳芾)
- 余年二十時嘗作菊枕詩頗傳于人今秋偶復采菊(宋·陸游)
- 余年二十馀即有二毛蓋亂離間關所致感而有作(宋·汪炎昶)
- 余年五十坤峰為作墨蘭卷因題二絕(當代·金鑒才)
- 余年六十始入侍禁庭數月又直春宮(宋·姜特立)
- 余年四十五,眼已花矣,近復能燈下作小楷(清·鄭用錫)
- 余年四十六入峽忽復二十三年感懷賦長句(宋·陸游)
- 余幸病間桃源主人以微恙謝客詩以訊之(明·張萱)
- 余幼嘗一到廬山再游已三十年矣感懷二首(宋·李綱)
- 余床帳為過兵捲去答梅山弟用余韻見寄(宋·陳著)
- 余應卿招飲(宋·袁說友)
- 余庚辰午日嘗有江上吟四首梁未央見而喜之辛(明·何吾騶)
- 余棄官累年劉元弼作詩見勉次韻奉謝(宋·王庭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