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敬州修慧寺千佛鐵塔歌(清·丘逢甲)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南漢敬州修慧寺千佛鐵塔歌(清·丘逢甲)
題注:庚子稿,清光緒二十六年作
序:庚子秋,游梅口鎮,溫柳介同年示以黃公度京卿所寄南漢敬州修慧寺千佛鐵塔銘拓本,矜為創獲。及冬,抵州謁京卿,得見塔殘鐵,其第七層一方即銘文,三方缺,故不知鑄者、銘者姓名。四層及六、七層之半俱佛像,以所得約之,知塔有千佛。惜缺者無從覓,不能見其全矣。塔蓋南漢劉鋹時,州民募建以祝福者。與光孝寺東西鐵塔奉敕造者先后同時,計大寶八年乙丑歲建而始毀于同治四年乙丑,閱歲乙丑者已十有五。銘文詞近爾雅,書亦具體顏平原。州中之金,此為最古,惜省志、州志俱未載。吳石華先生南漢金石志蒐羅甚廣,亦失之眉睫,致久郁而不顯,浸至殘毀無過問者。今京卿得焉,不可謂非此塔、此鐵之遭也。塔址在一小山上,梅江繞其下,去人境廬不半里,登璇樓可望見。惟修慧寺今不知何所。或云康熙間塔自齊州寺移建今址,然無可考證,亦第故老相傳云爾。京卿已屬柳介載入今州志,復作歌屬予和焉。吊古慨今,遂有斯作。
五金之用鐵為廣,惜哉竟付降王長。
上供鑄柱下鑄床,更鑄貪癡佞佛想。
有鐵不遣鑄五兵,又不鑄器資民生。
峨峨兩塔奉敕造,民間觀者如風傾。
梅水東來避災地,上有先朝修慧寺。
眼中突兀窣堵波,不惜烏金鑄文字。
誰歟銘者工祝詞,賢劫千佛森威儀。
皇圖欲仗佛力固,安知天降香孩兒。
一鐵圍山一世界,劫火中燒萬法壞。
巍然此塔九百年,相輪夜轉罡風快。
豈惟牛角難長延,眼看宋蹶元明顛。
敬州遺事共誰說,塔端鈴語缺不圓。
塔鑄何時歲乙丑,有大力者負以走。
十五乙丑塔乃傾,敢信佛緣能不朽。
自從象教嗟中衰,中分凈土參耶回。
競假天堂地獄說,乘虛與佛爭東來。
東來明星張國燄,炮雨槍云鐵飛艦。
天經唪罷萬靈噤,海旂飐處千官諂。
與之抗者談真空,白蓮萬朵開魔風。
誰云此獠有佛性,妖騰怪踔巾何紅?
此亦當今一張角,滿地黃花亂曾作。
國成誰秉邪召邪,聚鐵群驚鑄此錯。
黃金臺邊鐵血殷,六龍西幸趨函關。
麻鞋何日見天子?小臣足繭哀荒山。
梅山蒼蒼梅水碧,雄心陶寫付金石。
眼駴殘鐵南漢年,古銹斑斕鐵花積。
當時鑄者知何人,寺荒塔壞朝屢新。
小南強花空供養,即今諸佛無完身。
鐵不得用鐵之辱,海風夜嘯蛟涎濁。
神州莽莽將陸沉,諸天應下金仙哭。
謂佛不靈佛儻靈,睡獅一吼獰而醒。
破敵神兵退六甲,開山力士驅五丁。
五嶺雄奇積煤鐵,礦政未修民曷殖!
地不愛寶資中興,會須富國兼強國。
吾國平等存佛心,紛紛種教休交侵。
行看手鑄新世界,采山有詔需南金。
人天同慶回末劫,王氣寧容霸氣雜。
神力永鎮閻浮提,何須四萬八千塔?
上供鑄柱下鑄床,更鑄貪癡佞佛想。
有鐵不遣鑄五兵,又不鑄器資民生。
峨峨兩塔奉敕造,民間觀者如風傾。
梅水東來避災地,上有先朝修慧寺。
眼中突兀窣堵波,不惜烏金鑄文字。
誰歟銘者工祝詞,賢劫千佛森威儀。
皇圖欲仗佛力固,安知天降香孩兒。
一鐵圍山一世界,劫火中燒萬法壞。
巍然此塔九百年,相輪夜轉罡風快。
豈惟牛角難長延,眼看宋蹶元明顛。
敬州遺事共誰說,塔端鈴語缺不圓。
塔鑄何時歲乙丑,有大力者負以走。
十五乙丑塔乃傾,敢信佛緣能不朽。
自從象教嗟中衰,中分凈土參耶回。
競假天堂地獄說,乘虛與佛爭東來。
東來明星張國燄,炮雨槍云鐵飛艦。
天經唪罷萬靈噤,海旂飐處千官諂。
與之抗者談真空,白蓮萬朵開魔風。
誰云此獠有佛性,妖騰怪踔巾何紅?
此亦當今一張角,滿地黃花亂曾作。
國成誰秉邪召邪,聚鐵群驚鑄此錯。
黃金臺邊鐵血殷,六龍西幸趨函關。
麻鞋何日見天子?小臣足繭哀荒山。
梅山蒼蒼梅水碧,雄心陶寫付金石。
眼駴殘鐵南漢年,古銹斑斕鐵花積。
當時鑄者知何人,寺荒塔壞朝屢新。
小南強花空供養,即今諸佛無完身。
鐵不得用鐵之辱,海風夜嘯蛟涎濁。
神州莽莽將陸沉,諸天應下金仙哭。
謂佛不靈佛儻靈,睡獅一吼獰而醒。
破敵神兵退六甲,開山力士驅五丁。
五嶺雄奇積煤鐵,礦政未修民曷殖!
地不愛寶資中興,會須富國兼強國。
吾國平等存佛心,紛紛種教休交侵。
行看手鑄新世界,采山有詔需南金。
人天同慶回末劫,王氣寧容霸氣雜。
神力永鎮閻浮提,何須四萬八千塔?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江亭初夏(明·林鴻)
- 江亭別故人(宋·張耒)
- 江亭別裴饒(唐·羅隱)
- 江亭十絕(元·朱晞顏)
- 江亭后池(宋·劉攽)
- 江亭坐夜(清·章甫)
- 江亭夕望(唐·白居易)
- 江亭夜坐(宋·白玉蟾)
- 江亭夜宴(明·李時行)
-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唐·王勃)
- 江亭夜月送客二首(明·張元凱)
- 江亭寄羅海韜(清·黎簡)
- 江亭寓目(唐·盧拱)
- 江亭對雨有所懷(明·宋登春)
- 江亭小憩(宋·釋紹嵩)
- 江亭小憩(宋末元初·陳杰)
- 江亭小集(清·胡思敬)
- 江亭怨·有憶(清末民國初·鄒韜)
- 江亭怨·西泠晚渡(清·過春山)
- 江亭怨·邂逅(清·曾廉)
- 江亭怨 雙鳥(清·曾廉)
- 江亭怨(清·曾廉)
- 江亭感懷(近現代·唐鼎元)
-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唐·李商隱)
- 江亭春望(清·龐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