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秦州(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發秦州(唐·杜甫)
押尤韻
押尤韻
題注: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
引用典故:樂土
我衰更懶拙,生事不自謀。
無食問樂土,無衣思南州。
漢源十月交,天氣涼如(一作如涼)秋。
草木未黃落,況聞山水(一作東)幽。
栗亭①名更佳,下有良田疇。
充腸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密竹復冬筍,清池可方舟。
雖傷(一作云)旅寓遠,庶遂平生游。
此邦俯要沖,實恐人事稠。
應接非本性,登臨未銷憂。
溪谷無異石(一作名),塞田始微收。
豈復慰老夫(一作大),惘(一作炯)然難久留。
日色隱孤戍,烏啼滿城頭。
中宵驅車去,飲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蒼茫云霧浮。
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無食問樂土,無衣思南州。
漢源十月交,天氣涼如(一作如涼)秋。
草木未黃落,況聞山水(一作東)幽。
栗亭①名更佳,下有良田疇。
充腸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密竹復冬筍,清池可方舟。
雖傷(一作云)旅寓遠,庶遂平生游。
此邦俯要沖,實恐人事稠。
應接非本性,登臨未銷憂。
溪谷無異石(一作名),塞田始微收。
豈復慰老夫(一作大),惘(一作炯)然難久留。
日色隱孤戍,烏啼滿城頭。
中宵驅車去,飲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蒼茫云霧浮。
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評注
《苕溪漁隱叢話》:
《少陵詩總目》云:……兩紀行詩,發秦州至鳳凰臺,發同谷縣至成都府:合二十四首,皆以經行為先后,無復差舛。昔韓子蒼嘗論此詩筆力變化,當與太史公諸贊方駕,學者宜常誦之。
《朱子語類》:杜詩初年甚精細,晚年橫逆不可當,只意到處便押一個韻。如自秦州入蜀諸詩,分明如畫,乃其少作也。
《杜臆》:「無食問樂土,無衣思南州」,乃此公卜居本意;然無賢地主,衣食何從得之?……此詩結語難于下筆,「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亦近亦遠,結得恰好。
《杜詩詳注》:張綖曰:……大抵此詩,變化精細,皆兼有之。但公時年四十八,故云「我哀更懶拙」,未可謂之少作。
《讀杜心解》:自秦州抵同谷,又自同谷抵成都,前后紀行詩各十二首,……蹊徑各各不同。玩此詩純從未發前落筆,明所以去此就彼之故。卻用逆局,使文格不平直。起四句,提發秦州之由,實則提赴同州之由也。故先逗出「樂土」、「南州」。接下十二句,竟寫同谷,此所謂逆入勢也。……又以懸擬作描寫,為能運實于虛。……末八句,寫啟行景色,又寫臨行胸襟,是皆所謂逆卷勢也。
《杜詩鏡銓》:似古樂府語(「烏啼」句下)。結得交闊(末二句下)。蔣弱六云:此詩亦用逆局、文格故不平直。自此看到《七歌》,分明欲往時,意中有多少好處,直謂可安身立命。及既到了,又一刻不自安,情景最真。
《十八家詩鈔》:張云:極蒼涼慘淡之境,每來卻存尤窮興象,洵屬奇絕(「日色」句下)。https://www.zaoci.top/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和人四章 小荷(當代·盧青山)
- 和人回文五首(宋·蘇軾)
- 和人夜坐三首(宋·釋德洪)
- 和人子夜四時歌(宋·李復)
- 和人孤雁(宋·王令)
- 和人寄寇昌朝韻(宋·李廌)
- 和人對雪(宋·林季仲)
- 和人山居(宋·胡宿)
- 和人歲宴旅舍見寄(唐·韋莊)
- 和人歲暮書懷(宋·張舜民)
- 和人岳王墓(明末清初·屈大均)
- 和人巫峽中望十二峰之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 和人度山澥關(明末清初·屈大均)
- 和人憶鶴(唐·韓常侍)
- 和人懷歸(宋·袁說友)
- 和人憫道傍凍餒者(宋·金君卿)
- 和人悼亡原韻三首(清末民國初·費墨娟)
- 和人惜春(宋·張詠)
- 和人惠白蓮花(宋·許及之)
- 和人惠詩二首(宋·曹勛)
- 和人惠詩并素馨油(宋·許及之)
- 和人感懷(宋·李之儀)
- 和人擇勝亭詩四首(明·鐘芳)
- 和人摘茶(宋·周紫芝)
- 和人放懷(宋·邵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