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
押微韻
押微韻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一作星河)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一作星河)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評注
《李杜二家詩鈔評林》:
頗造平澹。
《唐詩評選》:清曠中無英氣,不可效陶,以此作視孟浩然,真山人詩爾。
《古唐詩合解》:首言下山時明月隨人,回顧行來路徑,夜色蒼蒼,橫于翠微之中矣。
《唐詩別裁》:太白山水詩亦帶仙氣。
《唐宋詩醇》:此篇及《春日獨酌》、《春日醉起言志》等作,逼真淵明遺韻。
《網師園唐詩箋》:盡是眼前真景,但人苦會不得,寫不出(首四句下)。
《唐詩評注讀本》:先寫景,后寫情;寫景處字字幽靚,寫情處語語率真。
《李太白詩醇》:嚴云:起四句作絕,更有馀地。
《唐詩鑒賞辭典》:我國的田園詩以晉末陶潛為開山祖,他的詩,對后代影響很大。李白這首田園詩,似也有陶詩那種描寫瑣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風格。
李白作此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從詩的內容看,詩人是在月夜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隱士。首句「暮從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蒼蒼」,「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隨人歸」和第三句的「卻顧」,「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個字,卻無一字虛設。「山月隨人歸」,把月寫得如此脈脈有情。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第三句「卻顧所來徑」,寫出詩人對終南山的余情。這里雖未正面寫山林暮景,卻是情中有景。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詩人迷戀不已嗎?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寫。「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處。「蒼蒼」兩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橫」有籠罩意。此句描繪出暮色蒼蒼中的山林美景。這四句,用筆簡煉而神色俱佳。詩人漫步山徑,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攜及田家」,「相攜」,顯出情誼的密切。「童稚開荊扉」,連孩子們也開柴門來迎客了。進門后,「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寫出了田家庭園的恬靜,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得所憩」不僅是贊美山人的庭園居室,顯然也為遇知己而高興。因而歡言笑談,美酒共揮。一個「揮」字寫出了李白暢懷豪飲的神情。酒醉情濃,放聲長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籟寂更深。「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句中青松與青天,仍處處綰帶上文的一片蒼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這就不在話下了。最后,從美酒共揮,轉到「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寫出酒后的風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機巧之心,一掃而空,顯得淡泊而恬遠。
這首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很顯然是受陶潛詩的影響,然而兩者詩風又有不同之處。陶潛的寫景,雖未曾無情,卻顯得平淡恬靜,如「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之類,既不染色,而口氣又那么溫緩舒徐。而李白就著意渲染,「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不僅色彩鮮明,而且神情飛揚,口氣中也帶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飲酒詩中,豪情狂氣噴薄涌泄,溢于紙上,而此詩似已大為掩抑收斂了。「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可是一比起陶詩,意味還是有差別的。陶潛的「或有數斗酒,閑飲自歡然」,「過門輒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一觴雖自進,杯盡壺自傾」之類,稱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無可無不可的那種意味,就使人覺得李白揮酒長歌仍有一股英氣,與陶潛異趣。因而,從李白此詩既可以看到陶詩的影響,又可以看到兩位詩人風格的不同。
(濃熙乾)
李白作此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從詩的內容看,詩人是在月夜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隱士。首句「暮從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蒼蒼」,「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隨人歸」和第三句的「卻顧」,「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個字,卻無一字虛設。「山月隨人歸」,把月寫得如此脈脈有情。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第三句「卻顧所來徑」,寫出詩人對終南山的余情。這里雖未正面寫山林暮景,卻是情中有景。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詩人迷戀不已嗎?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寫。「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處。「蒼蒼」兩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橫」有籠罩意。此句描繪出暮色蒼蒼中的山林美景。這四句,用筆簡煉而神色俱佳。詩人漫步山徑,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攜及田家」,「相攜」,顯出情誼的密切。「童稚開荊扉」,連孩子們也開柴門來迎客了。進門后,「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寫出了田家庭園的恬靜,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得所憩」不僅是贊美山人的庭園居室,顯然也為遇知己而高興。因而歡言笑談,美酒共揮。一個「揮」字寫出了李白暢懷豪飲的神情。酒醉情濃,放聲長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籟寂更深。「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句中青松與青天,仍處處綰帶上文的一片蒼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這就不在話下了。最后,從美酒共揮,轉到「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寫出酒后的風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機巧之心,一掃而空,顯得淡泊而恬遠。
這首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很顯然是受陶潛詩的影響,然而兩者詩風又有不同之處。陶潛的寫景,雖未曾無情,卻顯得平淡恬靜,如「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之類,既不染色,而口氣又那么溫緩舒徐。而李白就著意渲染,「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不僅色彩鮮明,而且神情飛揚,口氣中也帶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飲酒詩中,豪情狂氣噴薄涌泄,溢于紙上,而此詩似已大為掩抑收斂了。「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可是一比起陶詩,意味還是有差別的。陶潛的「或有數斗酒,閑飲自歡然」,「過門輒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一觴雖自進,杯盡壺自傾」之類,稱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無可無不可的那種意味,就使人覺得李白揮酒長歌仍有一股英氣,與陶潛異趣。因而,從李白此詩既可以看到陶詩的影響,又可以看到兩位詩人風格的不同。
(濃熙乾)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觀我齋再分韻得下字(宋·陳與義)
- 觀所養鸂鶒(宋·徐照)
- 觀打春牛和韻(宋·呂陶)
- 觀打春(元·黃玠)
- 觀打毬十二韻(明·黃衷)
- 觀打毬有作(唐·楊巨源)
- 觀打魚戲為鸕鶿歌(清·徐昂發)
- 觀打魚歌(唐·杜甫)
- 觀打魚歌(清·汪森)
- 觀打魚用東坡韻(明·何景明)
- 觀打魚(明·夏原吉)
- 觀打魚(明·楊慎)
- 觀扱兔(宋·梅堯臣)
- 觀拆白塔,有賦(元末明初·張昱)
- 觀拽龍舟懷裴宋韓李(宋·梅堯臣)
- 觀捕魚者(明·童軒)
- 觀捕黃雀(宋·戴復古)
- 觀提督鐵騎(清·郁永河)
- 觀插田(宋·鄒浩)
- 觀插秧(宋·姜特立)
- 觀插秧(宋·葛立方)
- 觀插秧(明·劉崧)
- 觀搊箏(唐·王灣)
- 觀改琦墨牡丹扇面,喜其題詩而和之(當代·幻廬)
- 觀放白鷹二首 其一(唐·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