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唐·李白)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唐·李白)
七言絕句 押麻韻
七言絕句 押麻韻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評注
《苕溪漁隱叢話》:
《復齋漫錄》「古曲有《落梅花》,非謂吹笛則梅落。詩人用事,不悟其失。」余意不然之。蓋詩人因笛中有《落梅花》曲,故言吹笛則梅落,其理甚通,用事殊末為失。
《四溟詩話》:作詩有三等語,堂上語、堂下語、階下語,知此三者可以言詩矣。凡上官臨下官,動有昂然氣象,開口自別。若李太白「黃鶴樓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堂上語也。
《唐詩廣選》:蔣仲舒曰:無限羈情,笛里吹來,詩中寫出。
《唐詩摘鈔》:前思家,后聞笛,前后兩截,不相照顧,而因聞笛益動鄉思,意自聯絡于言外。意與《洛城下》同,此首點題在后,法較老。
《唐宋詩醇》:凄切之情,見于言外,有含蓄不盡之致。至于《落梅》笛曲,點用入化,論者乃紛紛爭梅之落與不落,豈非癡人前不得說夢耶?
《唐宋詩舉要》:因笛中《落梅花》曲而聯想及真梅之落,本無不可。然意謂吹笛則梅落,亦傅會也。復齋說雖稍泥,然考核物理自應有此,不當竟斥為妄。
《詩式》:首句直敘;二句轉,旅思凄然,于此可見。三句入吹笛;四句說落梅,以承三句。若非三句將「吹節笛」三字先見,則四句「落梅花」三字無根矣。且「江城落梅花」,足見笛聲從樓上傳出,「聽」字之神,現于紙上。[品]悲慨。
《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凄遠,堪墮淚。潘稼堂曰:登黃鶴樓,初欲望家,而家不見;不期聞笛,而笛忽聞;總是思歸之情,以厚而掩。
以下資料來源未詳:(1)郎中:官名。黃鶴樓:近在湖北武昌的長江邊上。(2)遷客:流遷或被貶到外地的官員。(3)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梅花:指「梅花落」。為笛曲曲牌名。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次韻中散兄喜雪二首(宋·葛勝仲)
- 次韻中散兄將到先示詩(宋·葛勝仲)
- 次韻中散兄慶立方賜第(宋·葛勝仲)
- 次韻中散兄見寄(宋·葛勝仲)
- 次韻中玉早梅二首(宋·黃庭堅)
- 次韻中玉水仙花二首(宋·黃庭堅)
- 次韻中甫兄九日同集張園(宋·韓元吉)
- 次韻中秉教授喜雨之作(宋·馮伯規)
- 次韻中秋對月(宋末元初·于石)
- 次韻中秋無月(明·顧清)
- 次韻中秋獨酌感懷(明·趙完璧)
- 次韻中秋登水光山色亭時王縣尹季山長同游(元·陳鎰)
- 次韻中秋郡署紅梅早開(清·章甫)
- 次韻中秋風雨中約客葉元老有詩(宋·魏了翁)
- 次韻豐守宴新進士(宋·劉克莊)
- 次韻臨安趙丞讀紹運圖(宋·洪咨夔)
- 次韻臨川傅簿經過道舊之什(宋·許及之)
- 次韻臨汀鄔先生(明·陳獻章)
- 次韻臨江軍向侍郎見寄(宋·張擴)
- 次韻丹霞宗本長老見寄古風(宋·李綱)
- 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四首 其一 和古(宋·李綱)
- 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四首 其二 和太(宋·李綱)
- 次韻為樂黔州內子壽(宋·項安世)
- 次韻為錢子山悼亡(明·莫止)
- 次韻舉老見嘲未歸石湖(宋·范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