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鴛鴦之什(唐·崔玨)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和友人鴛鴦之什(唐·崔玨)
押微韻
押微韻
翠鬣紅衣②舞夕①暉,水禽情似此禽稀。
暫分煙島猶回首,只渡寒塘亦共③飛。
映霧乍⑤迷珠④殿瓦,逐梭齊上⑥玉人機。
采蓮無限蘭橈女,笑指中流羨⑦爾歸。
暫分煙島猶回首,只渡寒塘亦共③飛。
映霧乍⑤迷珠④殿瓦,逐梭齊上⑥玉人機。
采蓮無限蘭橈女,笑指中流羨⑦爾歸。
評注
《唐詩鼓吹注解大全》:
此感物興懷,有不勝其致羨者。此其情又當何似耶?
《五朝詩善鳴集》:可稱「崔鴛鴦」。
《唐詩鼓吹箋注》:二句本首句來,下又本二句來,全詩有相生之法。前四句用賦體,后四句用比體、興體。大概詠物詩用興最好,用比亦最好,若純用賦體,猶之畫工金碧屏幛,有何妙處?此篇與鄭都官詠《鷓鴣》同一體格,并傳不朽,其深得比興之遺也。時崔公以《鴛鴦》詩得名,號「崔鴛鴦」。
《圍爐詩話》:崔玨《鴛鴦》、鄭谷《鷓鴣》,死說二物,全無自己。
《唐風懷》:清溪曰:此詩家所謂一字脈者也,總從「情」字握定,后六句盡情描出,無非此意。
《載酒園詩話》:又崔玨《鴛鴦》詩凡數章,其佳句如「暫分煙島猶問首,只渡寒塘亦并飛」、「溪頭日暖眠沙穩,渡口風寒浴浪稀」、「紅絲毳落眠汀處,白雪花成蹙浪時」,亦微有致,但神似亦不及雍(按指雍陶《白鷺》詩)也。至「映霧盡迷珠殿瓦,逐梭齊上玉人機」,語雖可觀,然循之瓦與錦,終屬牽曳。
《雪濤小書》:大凡詩句要有巧心,蓋詩不嫌巧,只要巧得入妙。如唐人詠鷓鴣云「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頻唱翠眉低」,詠鴛鴦詩云「乍過煙島猶回首,只渡寒塘亦共飛」……此等語難具述,大都由巧入妙。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翠鬣紅衣」先把鴛鴦畫出,添「舞夕暉」三字,便是活鴛鴦,不是死鴛鴦。次句特點一「情」字,為通篇血脈。三四乃極寫之,曰「暫」,曰「猶」,曰「只」,曰「亦」,皆其情之發乎自然,而流為必不容己者如此。五六用襯貼法,襯起七八。
《唐詩別裁》:三四寫情,五六映襯,此次第法,不犯復也。
《唐賢小三昧集續集》:作風勻凈秀雅,自是名作。
《唐七律雋》:陳鶴崖云:詠物之體,在抑揚宛轉,有不即不離之妙,此與鄭之《鷓鴣》,皆名不虛得也。
《詩境淺說》:寫兩禽情愛之深,可謂善于體物矣。三四句已言鴛鴦之情,五六乃變換句法,言殿上覆鴛鴦之瓦,閨中織鴛鴦之錦,故用其故實,而以映霧迷離,逐梭來往以襯貼之,中二聯遂虛實兼到。收句更翻新意,言采蓮女伴,見同命文禽依依相并,能不感幽情而生嘆羨耶!全首中六句皆詠本題,而結處別開意境,律詩中恒有之法也。
《唐詩鑒賞辭典》:和友人鴛鴦之什(其一)
崔玨
翠鬣紅毛舞夕暉, 水禽情似此禽稀。
暫分煙島猶回首, 只渡寒塘亦并飛。
映霧盡迷珠殿瓦, 逐梭齊上玉人機。
采蓮無限蘭橈女, 笑指中流羨爾歸。
崔玨這首詩很有特色,作者竟因此被譽為「崔鴛鴦」。
詩人詠鴛鴦,首先從羽色寫起。他以「翠鬣紅毛」這樣艷麗鮮明的字眼來形容鴛鴦,又著意把它放在夕暉斜照的背景下來寫,以夕暉的璀璨多彩來烘托鴛鴦羽色的五彩繽紛,這就把鴛鴦寫得更加美麗可愛了。「舞」字下得尤妙。它啟發讀者去想象鴛鴦浮波弄影、振羽歡鳴的種種姿態,云錦、波光交融閃爍的綺麗景象。只此一字,使整個畫面氣勢飛動,意趣盎然。
然而,鴛鴦之逗人喜愛,并非僅僅因其羽色之美,而是因為它們習慣于雙飛并棲,雌雄偶居不離。這種習性,是一般水禽少有的。人們正是取其這一點,用以象征忠貞不渝的愛情。所以,詩的第二句直接點明多情這一最重要的特征。「水禽情似此禽稀」,一語破的,切中肯綮,以下各聯就緊緊抓住這一「情」字,從各方面去加以表現。在結構上,此句既緊承首句,又開拓下文,是全篇轉換的樞紐。
第二聯正面描寫鴛鴦之多情、重情。鴛鴦棲息在內陸湖泊溪流中,其活動范圍并不大,回旋余地亦較小,但它們無時無刻不相依相守。你看,當它們飛向煙云縈繞的小島時,難免一前一后,稍稍拉下了距離;然而,即使是這樣短暫的分離,鴛鴦也是難舍難分,前者頻頻回顧,后者緊緊相隨,表現出依依眷戀的深情。深秋水枯,池塘顯得更加狹小,但哪怕只是渡過這樣狹小的寒塘,它們也不愿須臾離開,一定要相逐相呼,雙雙接翼齊飛。「暫分煙島猶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飛」,詩人從鴛鴦日常的飛鳴宿食中選擇這兩個最能表現其多情的細節,淡筆輕描,就把鴛鴦的習性表現得維妙維肖,淋漓盡致。這一聯對偶工整而又自然流利。「暫」與「猶」,「只」與「亦」四個虛詞,兩兩呼應,頓挫傳神,造成一種紆徐舒緩、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使鴛鴦的「情」顯得更加細膩纏綿、深摯感人。這一聯歷來為人稱道,成為傳頌不衰的名句。
正因為鴛鴦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人們常常以它來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因此人們的衣飾什物常以鴛鴦命名,如鴛鴦枕、鴛鴦衾、鴛鴦盞、鴛鴦機等等。第三聯就是從人和鴛鴦的這種聯系上生發聯想,進一步表現鴛鴦的情。一俯一仰成對組合的瓦叫鴛鴦瓦,是人們根據鴛鴦比翼雙飛的形狀制作、排列的,它們覆蓋于珠殿之上,絢麗美觀。「映霧盡迷珠殿瓦」,詩人想象鴛鴦在淡淡的晨霧中飛翔,透過五彩煙霞看見了鴛鴦瓦相依相并,不禁為之動情而迷戀不已。「逐梭齊上玉人機」,織有鴛鴦圖案的錦鍛叫鴛鴦錦,是人們根據鴛鴦雙飛并棲的情狀精心織出來的,而詩人卻幻想是鴛鴦雙雙追逐著梭子,飛上了織機。構思奇特,處處突出一個「情」字。與上聯對照起來看,一寫眼前實景,從正面落筆;一則運實入虛,從側面烘托,前后映襯,虛實兼到,從而把鴛鴦的習性表現得既充分鮮明,又生動有趣。
以上六句直詠本題,尾聯則別開一境,宕出遠神。「采蓮無限蘭橈女,笑指中流羨爾歸。」詩人由想象回到實景。此刻,晚風初起,暮色漸濃,采蓮姑娘打槳歸來,陣陣笑聲掠過水面,驚起一對對鴛鴦,撲剌剌比翼而飛。此情此景,喚起姑娘們多少美好的向往,多少幸福的憧憬!正是「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盧照鄰《長安古意》)。「笑指」二字,十分傳神,使女伴們互相戲謔、互相祝愿、嬌羞可愛的神態,呼之欲出,把人物的情和鴛鴦的「情」融為一體。這里不似寫鴛鴦,卻勝似寫鴛鴦,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妙。就全詩布局看,這尾既與開篇緊相呼應,有如神龍掉首,又使「結句如撞鐘,清音有余」。青春的歡笑聲,不絕如縷,把讀者帶入了優美雋永的意境之中。
(徐定祥)
崔玨
翠鬣紅毛舞夕暉, 水禽情似此禽稀。
暫分煙島猶回首, 只渡寒塘亦并飛。
映霧盡迷珠殿瓦, 逐梭齊上玉人機。
采蓮無限蘭橈女, 笑指中流羨爾歸。
崔玨這首詩很有特色,作者竟因此被譽為「崔鴛鴦」。
詩人詠鴛鴦,首先從羽色寫起。他以「翠鬣紅毛」這樣艷麗鮮明的字眼來形容鴛鴦,又著意把它放在夕暉斜照的背景下來寫,以夕暉的璀璨多彩來烘托鴛鴦羽色的五彩繽紛,這就把鴛鴦寫得更加美麗可愛了。「舞」字下得尤妙。它啟發讀者去想象鴛鴦浮波弄影、振羽歡鳴的種種姿態,云錦、波光交融閃爍的綺麗景象。只此一字,使整個畫面氣勢飛動,意趣盎然。
然而,鴛鴦之逗人喜愛,并非僅僅因其羽色之美,而是因為它們習慣于雙飛并棲,雌雄偶居不離。這種習性,是一般水禽少有的。人們正是取其這一點,用以象征忠貞不渝的愛情。所以,詩的第二句直接點明多情這一最重要的特征。「水禽情似此禽稀」,一語破的,切中肯綮,以下各聯就緊緊抓住這一「情」字,從各方面去加以表現。在結構上,此句既緊承首句,又開拓下文,是全篇轉換的樞紐。
第二聯正面描寫鴛鴦之多情、重情。鴛鴦棲息在內陸湖泊溪流中,其活動范圍并不大,回旋余地亦較小,但它們無時無刻不相依相守。你看,當它們飛向煙云縈繞的小島時,難免一前一后,稍稍拉下了距離;然而,即使是這樣短暫的分離,鴛鴦也是難舍難分,前者頻頻回顧,后者緊緊相隨,表現出依依眷戀的深情。深秋水枯,池塘顯得更加狹小,但哪怕只是渡過這樣狹小的寒塘,它們也不愿須臾離開,一定要相逐相呼,雙雙接翼齊飛。「暫分煙島猶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飛」,詩人從鴛鴦日常的飛鳴宿食中選擇這兩個最能表現其多情的細節,淡筆輕描,就把鴛鴦的習性表現得維妙維肖,淋漓盡致。這一聯對偶工整而又自然流利。「暫」與「猶」,「只」與「亦」四個虛詞,兩兩呼應,頓挫傳神,造成一種紆徐舒緩、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使鴛鴦的「情」顯得更加細膩纏綿、深摯感人。這一聯歷來為人稱道,成為傳頌不衰的名句。
正因為鴛鴦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人們常常以它來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因此人們的衣飾什物常以鴛鴦命名,如鴛鴦枕、鴛鴦衾、鴛鴦盞、鴛鴦機等等。第三聯就是從人和鴛鴦的這種聯系上生發聯想,進一步表現鴛鴦的情。一俯一仰成對組合的瓦叫鴛鴦瓦,是人們根據鴛鴦比翼雙飛的形狀制作、排列的,它們覆蓋于珠殿之上,絢麗美觀。「映霧盡迷珠殿瓦」,詩人想象鴛鴦在淡淡的晨霧中飛翔,透過五彩煙霞看見了鴛鴦瓦相依相并,不禁為之動情而迷戀不已。「逐梭齊上玉人機」,織有鴛鴦圖案的錦鍛叫鴛鴦錦,是人們根據鴛鴦雙飛并棲的情狀精心織出來的,而詩人卻幻想是鴛鴦雙雙追逐著梭子,飛上了織機。構思奇特,處處突出一個「情」字。與上聯對照起來看,一寫眼前實景,從正面落筆;一則運實入虛,從側面烘托,前后映襯,虛實兼到,從而把鴛鴦的習性表現得既充分鮮明,又生動有趣。
以上六句直詠本題,尾聯則別開一境,宕出遠神。「采蓮無限蘭橈女,笑指中流羨爾歸。」詩人由想象回到實景。此刻,晚風初起,暮色漸濃,采蓮姑娘打槳歸來,陣陣笑聲掠過水面,驚起一對對鴛鴦,撲剌剌比翼而飛。此情此景,喚起姑娘們多少美好的向往,多少幸福的憧憬!正是「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盧照鄰《長安古意》)。「笑指」二字,十分傳神,使女伴們互相戲謔、互相祝愿、嬌羞可愛的神態,呼之欲出,把人物的情和鴛鴦的「情」融為一體。這里不似寫鴛鴦,卻勝似寫鴛鴦,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妙。就全詩布局看,這尾既與開篇緊相呼應,有如神龍掉首,又使「結句如撞鐘,清音有余」。青春的歡笑聲,不絕如縷,把讀者帶入了優美雋永的意境之中。
(徐定祥)
其二(唐·崔玨)
押微韻
押微韻
寂寂春塘煙晚①時,兩心和影共依依。
溪頭日暖眠沙穩,渡口風寒浴浪稀。
翡翠莫誇饒彩飾,鸊鵜須羨好毛衣。
蘭深芷密無人見,相逐相呼何處歸。
溪頭日暖眠沙穩,渡口風寒浴浪稀。
翡翠莫誇饒彩飾,鸊鵜須羨好毛衣。
蘭深芷密無人見,相逐相呼何處歸。
其三(唐·崔玨)
押支韻
押支韻
舞鶴翔鸞俱別離,可憐生死兩相隨。
紅絲毳落眠汀處,白雪花成蹙浪時。
琴上只聞交頸語,窗前空展共飛詩①。
何如相見長相對,肯羨人間多所思。
紅絲毳落眠汀處,白雪花成蹙浪時。
琴上只聞交頸語,窗前空展共飛詩①。
何如相見長相對,肯羨人間多所思。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憶秦娥 其五 為曹氏胭脂閣嘆(宋末元初·劉辰翁)
- 憶秦娥 其四 至節赴郡會,赦到(宋·朱敦儒)
- 憶秦娥 寫恨(清末近現代初·高旭)
- 憶秦娥 冬景(清·吳綃)
- 憶秦娥 初冬(宋·趙長卿)
- 憶秦娥 初夏(清·吳尚憙)
- 憶秦娥 初春剩國憶子(明末清初·商景蘭)
- 憶秦娥 初春(宋·楊萬里)
- 憶秦娥 初曉(清·徐燦)
- 憶秦娥 初見桃花(元·劉詵)
- 憶秦娥 別情(宋·萬俟詠)
- 憶秦娥 前題(清·黃玉潤)
- 憶秦娥 劍門關(當代·熊盛元)
- 憶秦娥 十六夜望月,次韻和鹓雛(清末近現代初·高旭)
- 憶秦娥 南方懷古(元·王蒙)
- 憶秦娥 即事(元·張可久)
- 憶秦娥 后湖(近現代·黃公渚)
- 憶秦娥 聽杜鵑(明·張嫻倩)
- 憶秦娥 和劉希宋(宋·趙師俠)
- 憶秦娥 和希孟張中丞韻(元·許有壬)
- 憶秦娥 和留守趙無愧送別(宋·晁補之)
- 憶秦娥 詠松(元·王丹桂)
- 憶秦娥 詠竹(元·王丹桂)
- 憶秦娥 詠雪(元·張玉娘)
- 憶秦娥 坐黃鶴樓上(清·曹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