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的造詞
借造詞
常用組詞
◎ 借詞
(1)從別的語言中吸收過來的詞
(2)假托的理由;托詞
◎ 借代
一種修辭方式,不直接把所要說的事物名稱說出來,而用跟它有關系的另一種事物的名稱代替它。如:「紅領巾參加植樹勞動」中的「紅領巾」就是代替「少先隊員」
◎ 借貸
借進貸出
◎ 借單,借單兒
借據
◎ 借刀殺人
陰謀使他人與自己的仇人結怨,從而利用他人去殺掉仇人。比喻借他人之手害人
◎ 借調
一個單位借用別單位的工作人員而不改變其隸屬關系
◎ 借讀
通常由于戶口等原因不能作為正式接受的學生在學校同其他正式接受的學生一起上學
◎ 借端
以某件事為借口
借端發作
◎ 借方
(1)a[會計]∶「貸方」的對稱賬戶中登記借記金額的那一欄
(2)在出租出借業務中,指借入方或承租方
◎ 借古諷今
假借評論古代人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現實生活
◎ 借故
假借某種原因
借故退席
◎ 借光
(1)原指分沾他人的利益或榮耀
(2)現用作向人詢問或請人給予方便的套語
借光讓我下車
◎ 借花獻佛
比喻借用他的物品待客或送人
今日有人送來極新鮮的山雞燙了吃,很好的,我就借花獻佛了。——《老殘游記》
◎ 借火
抽煙時向別人借點火東西或用別人的火來點火
◎ 借鑒
把別的人或事當鏡子,對照自己,以便吸取經驗或教訓
借鑒外國的經驗
◎ 借據
借用別人的財物時所立的字據
◎ 借口
(1)假托某種理由
(2)假托的理由
尋找借口
◎ 借款
借用的錢
一筆借款
◎ 借命
偷生
靦顏借命。——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 借契
借用別人財物時所立的契約
◎ 借取
征得別人同意暫用別人的財物
他幼年靠鄉里四鄰的幫助和自己借取過日子
◎ 借尸還魂
迷信傳說人死后靈魂還會借別人的尸體復活。比喻陳腐的舊事物改頭換面,在冠冕堂皇的口號下再一次冒出來
◎ 借勢
(1)依靠別人的勢力
(2)乘機;乘勢
借勢逃脫
◎ 借書證
圖書館印發的借書證件
◎ 借宿
借別人的地方暫時住宿
借宿破廟
◎ 借題發揮
借談論另一事為題而說出自己心中的真實意圖
◎ 借條
便條式的借據
◎ 借位
減法中被減數中一位數不夠減時向前一位借一,化成本位的數量,然后再減,這種運算法叫作借位
◎ 借問
敬辭,用于向別人詢問事情;請問
借問酒家何處有?
◎ 借以
作為憑借,以便做某事
談論古代的事情,借以諷刺現實
◎ 借用
(1)為了當時或臨時的使用而借別人的東西用
借用一下你的鉛筆
(2)引用,抄錄
我們從其他語言中借用詞匯的習慣
◎ 借喻
(1)比喻
(2)為了活躍或強調一個意思使用與原意上不相同的一個詞或一種表達
◎ 借閱
讀者借來閱覽
一些書籍幾乎從來沒有讀者借閱過
◎ 借債
借錢
◎ 借賬
借債
◎ 借支
預先支用工資
◎ 借重
借別人的權勢、名望為己謀利
特圣俞子孫不耀,故挾之借重以欺世。——王铚
◎ 借助
憑借別人或事的幫助以達到目的
寡君是以愿借助焉。——《左傳·襄公四年》
借助他的指導,我才自修完了大學課程
◎ 借住
借他人的地方暫住
他在外打工時借住在朋友家里
◎ 借箸
喻代別人出謀劃策
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杜牧《河湟》
◎ 借字
通假字,如借「公」為「功」,借「果」為「敢」,借「崇」為「終」
◎ 借字兒
[口]∶借據;借條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