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的造詞
報造詞
常用組詞
◎ 報案
向公安或司法機關等報告發生的案件
◎ 報本反始
報本:報答恩惠;反始:歸功到根源。即受恩思報,得功思源
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報本反始也。——《禮記·郊特牲》
◎ 報表
向上級報告情況的表格
◎ 報償
原指報復仇怨。后專指以財物酬答人
◎ 報仇
報復仇恨
言欲報仇。——晉·干寶《搜神記》
◎ 報酬
作為報償付給出力者的錢或實物
你別給我報酬
不計報酬
◎ 報仇雪恨
報:報復;雪:洗雪。指對侵略者或傷害者進行回擊,以解除過去的怨恨
濫官害民賊徒!把我全家誅戮,今日正好報仇雪恨!——《水滸全傳》
◎ 報春花
(1)報春花屬(Primula)的植物(如黃花九輪草,即藥用櫻草或歐洲櫻草);又指原產亞洲或歐洲的多種雜交品種的任何一種,因其具鮮艷的和各種各樣的花而被栽培
(2)一種中國報春花(Primulamalacoides),葉有長葉柄,花淡紫色或玫瑰色
◎ 報單
(1)運貨報稅的單椐
(2)納稅資產或貨物申報單
◎ 報到
向有關部門報告自己已到
新生已開始報到
◎ 報道
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向公眾報告新聞
報道南澇北旱的災情
◎ 報道
發表的新聞稿
長篇報道
◎ 報德
對別人給的好處予以報答
◎ 報端
報紙上
◎ 報恩
報答所受到的恩惠
◎ 報廢
零件、機器等因不能繼續使用或不合格而作廢
◎ 報復
(1)回復;報告
回書報復元帥
(2)古時指報恩或報仇,現指報積怨、憤恨
打擊報復
(3)跟某人算賬
報復了折磨他的人
◎ 報復
報積怨、憤恨的行為或實例
圖謀報復
◎ 報告
向上級或群眾就調查、觀察的結果提出詳細書面材料或作口頭敘述
向上級報告
向大會報告
◎ 報告
向上級或群眾就某人某事、事件、事態的觀察、調查而作的正式陳述
◎ 報告文學
對直接觀察或仔細記錄的事件和情景作真實而詳細的敘述的文學作品,兼有文學和新聞兩種文體的特點
◎ 報關
貨物進出口時向海關報數納稅
你有什么東西要報關嗎?
◎ 報館
舊稱報社
◎ 報國
為國家竭誠效力
精忠報國
◎ 報戶口
申請戶籍
◎ 報話機
無線電通訊工具,可以用來收發電報或通話
◎ 報價
提出商品、股票或債券的當前價格的行為,為商品、股票或債券給出當前的出價和要價的行為;尤指證券和商品的當前出價和要價或時價的提出或公布;亦指這樣提出或公布的出價、要價或價格
◎ 報捷
報告勝利的消息
◎ 報界
從事報紙編輯、出版的人們
◎ 報警
報告危急情況
鳴鐘報警
◎ 報刊
報紙和期刊的總稱
引起報刊很多議論
◎ 報考
報名投考
◎ 報錄
向科舉考試得中的人報告錄取的喜訊
◎ 報錄人
科舉時代向考中者報喜訊的人(又稱「報子」)
◎ 報馬
報告消息的人
◎ 報名
報告自己的姓名
◎ 報名
投考或應征時填寫姓名、籍貫、年齡等的一種手續
報名單
◎ 報幕
文藝演出時在每個節目演出之前向觀眾報告節目名稱、作者、演員姓名和表演形式
◎ 報批
報請上級批示
◎ 報請
用書面報告請示
報請上級批準
◎ 報人
(1)在報社從事新聞工作的人
(2)擁有或開辦報館或通訊社的人
◎ 報喪
把某人去世的消息通知其親友
◎ 報社
編輯、出版報紙的機構
◎ 報審
打報告送給上級審批
◎ 報失
向有關機關報告財物丟失,以便查尋
◎ 報時
報告準確的時間
◎ 報稅
向稅務部門申報并辦理有關納稅手續
◎ 報攤
出售報刊的地方(如戶外的售貨攤或商業機構里的柜臺)
◎ 報帖
用大紅紙寫的報喜單
◎ 報亭
專門賣報刊雜志的小店鋪,外形像亭子
◎ 報童
在街上賣報的兒童
◎ 報頭
報紙頭版或壁報、黑板報等上面標報名、期數等的部分
◎ 報務員
嫻熟電報技術的人
◎ 報喜
報告喜訊
報喜不報憂
◎ 報喜不報憂
只說好的,不說壞的,實際上是說假話
我認為對下一代采取龔喜不報憂的教育方針,已經證明是失敗了。——韋君宜《參考資料》
◎ 報銷
(1)本指宮中收支,按期冊報上宮,叫報銷,即呈報而核銷,今指將開支款項報告財務部門核銷清賬
向財務科報銷
(2)把用壞作廢的物件報告主管部門銷賬
(3)從現有的人或事物中除掉(含詼偕意)
晚上瞎摸亂撞,跌到深谷里就把我這材料隊長報銷了。——杜鵬程《夜走靈官峽》
◎ 報曉
用聲音使人知道天亮了
金雞報曉
◎ 報效
為報恩而效力
洗心改過,粉骨報效。——蘇轍《為兄軾下獄上書》
◎ 報信
把消息告訴人
◎ 報應
(1)[佛]∶指有施必有報,有感必有應,故現在之所得,無論禍福,皆為報應
(2)回報。公正的懲罰行為或效果
一意孤行理所應當引起惱怒的報應
◎ 報憂
報告壞消息
要改變吹牛、浮夸、報喜不報憂的作風
◎ 報怨
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恨
◎ 報章
報紙的總稱
報章雜志
◎ 報賬
向主管人員報告領用或經手的款項的使用情況
◎ 報紙
(1)以報導新聞為主的一種新聞媒體。定期印行
(2)即白報紙,一種用來印龔或一般書刊的紙
◎ 報子
科舉時代給考中人家報告喜訊的人,也指送去的這種喜報
你中了舉了,叫你家去打發報子哩。——《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