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的造詞
知造詞
常用組詞
◎ 知道
(1)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聞一言以貫萬物,謂之知道。——《管子》
(2)認識道路
今得遣歸,既不知道,不能獨行,為我得一伴否?——晉·干寶《搜神記》
(3)曉得,謂對事物有所了解、認識
知道了發生過的情況
◎ 知底
知道底細或內情
知根知底
◎ 知恩報恩
既知別人對自己有恩德,便設法相報其恩
我今日殺兄長呵,卻不知恩報恩。——《元曲選外編》
◎ 知法犯法
明知法度森嚴,卻有意觸犯法律
◎ 知府
明朝以來對府一級行政長官的正式稱呼
寧夏知府。——唐·高適《別董大》
知府朱孝純。——清·姚鼐《登泰山記》
◎ 知根知底
指有較深入的了解
我們是老朋友啦,彼此都知根知底
◎ 知過必改
知道了過錯,一定改正
◎ 知己
(1)了解、賞識自己
(2)親密的朋友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高適《別董大》
(3)彼此相互了解而關系密切的
知己話
◎ 知己知彼
對自己和對方都了解得很透徹
◎ 知覺
(1)感覺
恢復知覺
(2)[心]∶感性認識
知覺異常
(3)知覺;覺察
我不出手,敵不知覺
(4)領會;會意
初不知覺
◎ 知了
蟬的俗稱
◎ 知類
懂得類推事理
不可謂知類。——《墨子·公輸》
◎ 知冷知熱
關心痛養起居,照顧周到細致
對你知冷知熱的就不錯了,還要人家怎么樣呢?
◎ 知名
(1)出名。聲名為世所知
知名人士
(2)聞知其名聲或名字
岸旁草樹密,往往不知名
(3)告知姓名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禮記》
◎ 知命
(1)《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來用「知命」指五十歲
年逾知命
(2)認識天命或命運
樂天知命
◎ 知難而進
不怕困難,敢于迎著困難前進
◎ 知難而退
原指作戰時要見機而動,不硬做做不到的事情。后指遇到困難就退縮,不去克服
◎ 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了解事物的一個方面,而不清楚它的另一方面,認識片面
◎ 知青
是中國在本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對知識青年的簡稱。特指那時受過中等文化教育,以后又上山下鄉參加勞動的青年
◎ 知情
(1)領情
你每天花費時間與我分擔家務,讓我安心工作,我很知情
(2)了解事件的原委情狀
知情故縱
◎ 知情不報
知道情況而不報告,特指沒有犯罪的人主動地或被動地對檢察當局隱匿別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為
對叛逆罪的知情不報者
◎ 知情達理
懂得人情,明達事理
◎ 知情人
知道內情的人
◎ 知趣
言行恰如其分,不惹人討厭
這人也太不知趣了!
◎ 知人善任
熟知各人的能力,分別委以勝任的職務
◎ 知人知面不知心
了解其人面貌,不了解其人內心世界。比喻人心難測
◎ 知人之明
識別他人賢愚善惡的本領
恐怕有累令兄知人之明,總是不去的為是。——《老殘游記》
◎ 知識
(1)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
高等數學知識
(2)認識的人;朋友
海內知識,零落殆盡
(3)指有關文化學術的
知識界
(4)知道;懂得
知識事體
◎ 知識產權
指法律規定公民、法人對其科學、技術、文化等知識領域中的創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知識產權主要包括兩部分:(1)版權以及近似版權的鄰接權;(2)工業產權,主要指專利、實用新型與外觀設計、商標以及服務(勞動)標記、廠商名稱、貨源標記等
◎ 知識分子
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從事腦力工作的人,例如從事文學和藝術工作的人
◎ 知識青年
參見「知青」
◎ 知事
(1)中華民國初期對縣一級最高行政官的稱呼
(2)通曉事理;懂事
◎ 知疼著熱
指對人非常關心體貼
◎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就其所知,毫無保留地說出來
◎ 知悉
知道;了解
知悉內情
◎ 知縣
(1)明朝以來縣一級最高行政長官的正式稱呼
淳安知縣。——《明史》
(2)又
知縣霍與瑕。
◎ 知曉
(1)知悉;洞曉
此事無人知曉
(2)理解
◎ 知心
彼此非常了解而關系密切
知心朋友
◎ 知音
(1)古代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列子·湯問》
(2)后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3)知心朋友
◎ 知遇
相知才識,優遇啟用
知遇之恩
◎ 知照
通知;關照
你去知照他一聲,明天照常上班
◎ 知足
知道滿足,滿足于已經得到的
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