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的造詞
胡造詞
常用組詞
◎ 胡編亂造
沒有根據、不合情理地胡亂編造
◎ 胡纏
無理糾纏
一味胡纏
◎ 胡扯
(1)瞎說
別聽他胡扯
你胡扯些什么呀?
(2)閑談
他們下班后就在一塊兒胡扯
◎ 胡吃海喝
〈方〉∶無節制地大吃大喝
他成天地胡吃海喝,太不像話
◎ 胡吹
不著邊際地說大話;瞎吹
◎ 胡吹海摔
〈方〉∶胡吹胡來,不負責任
◎ 胡匪
解放前東北對土匪的稱呼。又叫「胡子」
◎ 胡搞
(1)任意亂做
(2)亂搞男女關系
◎ 胡花
隨便亂花錢
在用錢方面隨便胡花
◎ 胡話
(1)神志不清時說的話
他燒得直說胡話
(2)胡說的話
別說胡話
◎ 胡混
(1)胡里胡涂地生活
(2)亂搞或搞不正當的兩性關系
◎ 胡笳十八拍
古樂府琴曲歌辭,相傳東漢末年蔡邕之女蔡文姬所作,一章為一拍,共十八章,故名。內容寫她東漢末年為亂軍所擄,落入南匈奴,后被贖歸漢,途中想念親生子女的矛盾心情
◎ 胡椒
(1)
(2)一種木質藤(Pipernigrum),有卵圓形葉,穗狀花,原產于東方熱帶地區,但其他熱帶地區亦廣泛種植,用其紅漿果做胡椒粉
(3)取自東印度植物胡椒(Pipernigrum)的果實,制成一種刺激性的產品,用作調味料,有時也用作通氣藥或刺激劑
(4)胡椒屬某些植物的泛稱
華南胡椒
竹葉胡椒
◎ 胡攪
(1)瞎搗亂;擾亂
他成天胡攪
(2)狡辯;強辯
你只會胡攪,我不跟你分辨
◎ 胡攪蠻纏
〈方〉∶故意搗亂而且糾纏不休
◎ 胡來
(1)不按規程,任意亂做
你要是不會修,就別胡來
(2)胡鬧;胡作非為
◎ 胡嚕
(1)揉,撫摩
孩子的頭碰疼了,你給他胡嚕胡嚕
(2)用拂拭的動作把東西歸攏在一處
把剝好的豆子胡嚕到一堆兒
◎ 胡盧
笑的樣子。一說,喉間發出的笑聲
掩口胡盧而笑。——《聊齋志異·促織》
◎ 胡亂
馬虎;草率
胡亂寫了幾行字
◎ 胡掄
〈方〉∶亂干;胡來
要聽人勸,不要胡掄
◎ 胡蘿卜
(1)
(2)一種二年生的植物(Daucuscarota),具有黃色或橘黃色直根,用作蔬菜
(3)一種許諾的、常常是虛偽的獎賞或報酬,尤指政治上的誘餌
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
◎ 胡麻
(1)即「芝麻」。東印度群島的一種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Sesamumindicum),其花主要為薔薇紅色或白色。亦稱「芝麻」、「脂麻」
(2)中國西北、內蒙古一帶對油用亞麻的俗稱
◎ 胡鬧
胡為鬧事;行動不講道理
簡直是胡鬧
◎ 胡琴,胡琴兒
弦樂器之一,把系有馬尾的竹弓置于兩根弦之間,弦固定于蒙覆蛇皮的竹筒上,演奏時馬尾摩擦琴弦而發聲,如板胡、二胡等
胡琴琵琶與羌笛。——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 胡吣
[口]∶無緣無故或歪曲事實地胡說
◎ 胡人
(1)中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稱呼
(2)泛指外國人
◎ 胡說
隨便亂說
別胡說
他胡說些什么?
◎ 胡說
無道理的話
全是胡說
◎ 胡說八道
(1)亂編瞎說
不過他們可以裝作懂得的樣子,來胡說八道,欺騙不明真相的人。——魯迅《關于新文字》
(2)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的話
◎ 胡思亂想
(1)
(2)不切實際地瞎想
正在胡思亂想
(3)瞎想一些不應該去想或者是根本無法辦到的事
快別胡思亂想了,年輕輕,別說這號喪氣話
◎ 胡同
也曾寫作「衚衕」。寬度只可步行的小巷;寬度只可通行一輛車的小街
◎ 胡須
胡子。人,通常是成年男人頦(下頜)、兩唇及鄰接部分上的毛
◎ 胡言亂語
瞎說;胡謅
那些白癡在講臺上胡言亂語
◎ 胡言亂語
毫無根據的、不負責任的話語
把他的胡言亂語當真了
◎ 胡支
(1)亂指使
你可別胡支我,讓我走冤枉路
(2)亂支吾
◎ 胡謅
(1)隨口亂說
胡謅了一大堆理由
(2)仿效著作
經常胡謅著詩句
◎ 胡謅亂傍
[北方口語]∶吹牛,信口開河
那寡婦在屋里也聽見了,開始以為孔馳仁胡謅亂傍,而且也聽不十分懂,后來越聽越覺著并非單純虛張聲勢,于是也慌了神。——古立高《隆冬》
◎ 胡子
(1)人臉上,通常指成年男子臉上的下巴、嘴唇和鄰近部位的胡須
(2)〈方〉∶胡匪
◎ 胡子工程
喻指進度緩慢、一拖再拖而長期不能投入使用的基建工程
為什么「胡子工程」那么多?
昨天本報「記者見聞」披露了四平電影院成為「胡子工程」的情況,一個事關幾十萬居民文化生活的電影院,各方扯皮六年,剛剛破土動工…
◎ 胡子拉碴
形容滿臉胡子零亂不齊的樣子
◎ 胡走游飛
漫無目的,四處游蕩
那孩子一天到晚胡走游飛,很難找到他
◎ 胡作非為
不顧法紀或輿論,任意胡來
他仗著他爸爸的勢力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