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言的造詞

言造詞

常用組詞

言必有中

一說就說到關鍵、要害的地方。形容說話恰當得體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論語·先進》

言不及義

義:義理,指事情的道理。指只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說到正經的道理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論語·衛靈公》

言不由衷

所說的話不是發自內心。形容口是心非
言不由衷,質無益也。——《左傳·隱公三年》

言出法隨

宣布之后就立即依法執行

言傳身教

在口頭上傳授講解,在行動上以身作則。指從言行兩方面進行教育

言辭

(1)說話所用的詞句
(2)話語
與為言辭。——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言道

說;說道
那人言道和你是同鄉

言定

說定;說好

言多語失

話說多了就難免有說錯的地方

言官

諫官
被言官聽劾,拿送法司究問。——《警世通言》

言歸于好

(1)保持友誼,重新成為好朋友。言是虛字無義
(2)調解和和解

言歸正傳

開始談或討論正題。在評話和舊小說中用作套話
和尚一看不對頭,趕緊言歸正傳,預備說完了好告辭。——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言過其實

(1)原指言語浮夸,超過實際才能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三國志·馬良傳》
(2)后亦指說話過分,不符合事實

言和

講和

言歡

歡快地交談
握手言歡

言簡意賅

語言雖精練簡潔,但已概括要義

言教

用語言進行說教

言教

教訓;說教
言教不如身教

言近旨遠

言詞簡單淺近而意旨宏大深遠

言路

(1)向政府提出批評或建議的途徑
(2)發表意見的機會
廣開言路

言論

關于政治和一般公共事務的議論
提倡言論自由
常好言論。——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以快言論。——清·劉開《問說》

言情

以男女愛情為主題的
言情小說

言人人殊

每人說的話都不一樣。指各有自己的見解

言甚詳明

論述很詳盡明了

言談

談話;談論
言談大有緣。——《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言談舉止

指人的言語、舉動、行為
觀其言談舉止,倒是像個文人

言聽計用

(1)說的話都聽,出的主意都被采納。形容非常信任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史記·淮陰侯列傳》
(2)亦作「言聽計從」

言外之意

含蓄而沒有明白指明的意思

言為心聲

漢·揚雄《法言·問神》:「故言,心聲也」。意指言語是表達心意的聲音,即言語反映思想

言笑

說笑
不茍言笑(不隨便說笑,形容人態度莊重)

言笑自若

自若:如常。有說有笑,如同平日。形容在異常的情況下,仍能不變神色
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國志·關羽傳》

言行

一個人的語言和行動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言行若一

(1)說的與做的一個樣。形容能說到做到
非義之事不計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漢·劉向《劉田稷母》
(2)——亦作「言行一致」

言行一致

同「言行若一」
以及目標『言行一致』的美德推測起來,這也正像他的話。——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言猶在耳

話音仿佛還在耳邊回響。喻指對所說的話印象深刻。亦指別人的話剛說不久

言語

說出來的話;說出來的一個詞

言語

〈方〉∶招呼;回答;開口
回答呀,別不言語

言語

說話
與人罕言語。——明·魏禧《大鐵椎傳》
市人之言語。——唐·杜牧《阿房宮賦》

言責

(1)指君主時代臣下對君主進諫的責任
(2)指對自己的言論所負的責任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盡管意見不完全正確,提出批評的人并沒有罪,被批評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說的錯誤,也大可以拿聽到話來警惕自己
聞『五子洛汭之歌』,則知夏政荒矣。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言之不預

沒有把話說在頭里
言出法隨,勿謂言之不預

言之成理

話說得有道理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言:言辭。文:文采。行:流傳,流行。謂語言若沒有文采,就不會流傳很遠

言之無物

指文章或言論空洞,沒有內容

言之有據

說話和寫文章有充分的證據或事實根據

言之有理

說話有道理
抓住哲學爭論的界線使其言之有理

言之鑿鑿

鑿鑿:確實。講得非常確實
言之鑿鑿,確可信據。——《聊齋志異·段氏》

言重

話說得過重

最近查詢漢字

按讀音檢索漢字

按部首檢索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