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儒字意思和解釋

基本字義解釋

rú ㄖㄨˊ

◎ 指讀書人:生。腐。通(指博識多聞的大學者)。林(儒者之林,舊指學術界)。雅(讀書人所具有的溫文爾雅的風貌)。

◎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一個學派:家。教(即「孔教」)。士。術。學。

◎ 古同「」,懦弱。

英文翻譯

Confucian scholar

詳細字義解釋

〈名詞〉

(1) (形聲。從人,需聲。本義:術士)

(2) 同本義。春秋時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熟悉詩書禮樂而為貴族服務的人
儒,術士之稱。——《說文》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能說一經者為儒生。——《論衡·超奇》
儒浩居而自順者也。——《墨子·非儒下》
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禮·太宰》
儒之言優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禮記·儒行》

(3) 又如:儒師;儒仙

(4) 孔子學說(孔教);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學說,其特點是強調對孝、仁、義、禮、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實踐和修養,該學說在歷史上已成為中國大部分倫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礎。如:儒者(研究儒家學術的人);儒林(信奉儒家的大眾或集團);儒教徒(信奉儒家學說的人);儒化(儒家的教化);儒風(儒家承傳下來的風范);儒門(猶儒家);儒相(博通儒學的宰相);儒玄(儒學與玄學);儒史(儒學和史學)

(5) 儒生。中國哲學家孔子的門徒、學生;孔子學說的信徒
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論語·雍也》

(6) 又如:儒效(儒者的效用,儒學的功效);儒素(儒者的素行);儒俠(儒生和游俠);儒素(儒者的素質,謂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儒吏(儒生出身的吏員);儒先(儒生);儒效(儒者的作用;儒學的效用);儒流(儒士之輩)

(7) 舊時對學者或讀書人的稱呼
是儒墨之分也。——《荀子·禮論》
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唐·劉禹錫《陋室銘》

(8) 又如:儒館(文臣的居處);儒巾(古代讀書人所戴的一種頭巾);儒戶(讀書人的戶籍);儒冠(古代儒生帶的帽子);儒俊(才智出眾的儒士);儒修(才能出眾的儒士);儒服(儒衣,古代儒者的服飾);儒官(古代掌管學務的官員或官學教師)

詞性變化

〈形容詞〉

(1) 通「懦」。懦弱
勞苦之事,則偷儒轉脫。——《荀子·脩身》

(2) 又如:儒柔,儒弱(柔弱,文弱);儒緩(柔弱,寬柔);儒懦(柔弱,不剛強)

(3) 愚昧無知的
儒,愚也。——《廣雅》

(4) 通「濡」。緩慢
儒,此言圣人之動靜、開闔、詘信、…取與之必因于時也。——《管子》

(5) 又如:儒厚(溫文厚重);儒輸(迂緩遲鈍)

造詞

儒家 Rújiā

崇奉孔子學說的學派。其學派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理關系

儒家經書 Rújiā jīngshū

中國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其范圍隨歷代王朝的增設而不斷擴大。由最初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和《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發展為宋代的十三經,即《詩》、《書》、《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和《孟子》

儒將 rújiàng

有文人風度的將帥

儒教 Rújiào

儒家學派。又稱「孔教」。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稱為三教。參看「儒家」

儒林 rúlín

儒家學者之群

儒生 rúshēng

指遵從儒家學說的讀書人。后來泛指讀書人
云間有儒生莫后光見之。——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儒士 rúshì

儒生;孔子信徒;學者,讀書人

儒術 rúshù

先秦儒家的學說、原則、思想

儒雅 rúyǎ

風度溫文爾雅
以經術自輔,其政頗雜儒雅,往往表賢顯善,不醇用誅罰。——《漢書·張敞傳》

儒雅風流 rúyǎ-fēngliú

文雅而飄逸

儒醫 rúyī

舊時指讀書人出身的中醫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儒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4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音襦。學者之稱。【揚子·法言】通天地人曰儒。【周禮·天官】四曰儒,以道得民。 又侏儒,短人也。 又侏儒,柱名,與株檽同。【韓愈·進學解】欂櫨侏儒。 又與偄同。【隸釋魯峻孟郁】儒作偄。

說文解字

【卷八】【人部】

柔也。術士之偁。從人需聲。人朱切

同音字

最近查詢漢字

按讀音檢索漢字

按部首檢索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