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字意思和解釋
吐
基本字義解釋
● 吐
◎ 使東西從口里出來:吐痰。吞吐。吐剛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軟的;喻欺軟怕硬)。
◎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納新。
◎ 說出:吐話。一吐為快。
● 吐
◎ 內臟里的東西從口里涌出:嘔吐。上吐下瀉。
◎ 把吞沒的東西退出來:吐還不義之財。
同義字、反義字
英文翻譯
vomit, spew out, cough up
詳細字義解釋
◎ 吐
〈動詞〉
(1) (形聲。從口,土聲。本義:東西從口腔中涌出)
(2) 同本義
吐,寫也。——《說文》
柔則茹之,剛則吐之。——《詩·大雅·烝民》
然我一沫三捉發,一飯三吐哺。——《史記·魯周公世家》
血入乎牙,不肯吐口。——韓愈《元和圣德》
機發吐丸。——《后漢書·張衡傳》
與風水相吞吐。——宋·蘇軾《石鐘山記》
(3) 又如:吐氣納元(道家的一種練功修身之法。吐、納是我國古人的一種養生之術);吐信(吐舌頭);吞吐(吞進和吐出);吐沫(吐出沫子);吐茹,吐哺(吐出嘴里食物)
(4) 口說,陳說。如:吐屬;吐決(發表言論,斷定事理);吐款(說出款曲。吐露真情);吐誠(說出真心話);吐肝露膽(赤誠相待,說出心里話);吐供(招供);吐言(說話);吐瀝(傾訴)
(5) 顯露,呈現。如:吐口(露口風);吐白(顯露白色);吐絮(露出棉絮);吐端(呈現端應);吐綠(呈現翠綠色)
(6) 發出;散發。如:吐火(發出火光);吐曜;吐輝(發出光輝);吐焰(發出光焰);吐咬(吐音咬字);吐字;吐辭;吐音(發音);吐泄(發泄);吐絢(煥發光彩);吐發(煥發)
(7) 長出。如:吐穗;吐芽
(8) 抒發;抒寫。如:吐文(寫作。吐屬);吐論(發議論);吐談(談吐)
(9) 由里向外伸。指舌頭。如:吐舌頭
(10) 使能夠迅速硬化的粘液從口中出來形成絲、網、繭——用于蜘蛛或蠶。如:蠶吐絲
(11) 擺出,亮出。武術用語
[燕青]把布衫脫將下來,吐個架子。——《水滸傳》
(12) 開放。如:吐葩(開花);吐花
(13) 出。如:吐奇(出奇謀);吐決(出謀決策);吐故納新;吐懣(發泄內心的憤懣)
〈名詞〉
(1) 姓
(2) 另見
基本詞義解釋
◎ 吐
〈動詞〉
(1) 嘔吐。嘔出胃內容物。如:吐下(嘔吐下瀉);吐逆(嘔吐而氣逆);吐紅(吐血);吐眩(嘔吐眩暈);吐罵(唾罵);吐藥(促使嘔吐的藥物);吐壺(唾壺);惡心要吐
(2) 不自主地從嘴里涌出。如:如果把它們完整地吞下去的話,它們又會被吐出來
(3) 退還非法的或不義的收益。如:吐贓
(4) 另見
造詞
◎ 吐翠
現出綠色
萬木吐翠
◎ 吐剛茹柔
比喻欺負弱小,害怕強硬
◎ 吐根
(1)一種熱帶美洲灌木
(2)熱帶南美洲產的一種匍匐植物,花下垂
◎ 吐故納新
(1)廢棄舊的,吸收新的
(2)人體的呼吸過程,謂呼出二氧化碳,吸進新鮮空氣。比喻揚棄陳舊的、無用的,吸收新鮮的、有用的
◎ 吐話,吐話兒
開口講話
你一吐話,他就會干的
◎ 吐口
(1)從口里吐出
(2)說出
這事他絕不吐口應許
◎ 吐露
(1)說出實情或真心話
吐露真情
(2)顯露
灶房里吐露出一線燈光
◎ 吐沫
唾液,口水
◎ 吐氣
(1)呼出氣
喘吁吁吐氣不齊,戰戰兢兢驚神未定
(2)發泄委屈或怨恨而覺得舒暢
(3)語音上的送氣
◎ 吐棄
唾棄
吐棄庸俗作風
◎ 吐氣揚眉
形容被壓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也作「揚眉吐氣」
◎ 吐綬雞
吐綬雞科(Meleagrididae)的一種鳥。頭部有紅色肉質突起,羽毛有黑、白、深黃等色。也叫「吐錦雞」、「真珠雞」、「七面鳥」,俗稱「火雞」。今多飼作家禽。以喉下有肉垂,似綬,故稱
◎ 吐屬
談吐的言辭;談吐
莫小視他年紀輕輕,但青年才俊,吐屬也極高雅
◎ 吐絲自縛
比喻人的所作所為束縛了自己的行動
◎ 吐訴
傾吐;訴說
他想低聲地對她吐訴自己的傾慕之情
◎ 吐穗
抽穗。稻、麥、高粱等禾本科植物的穗由卷起筒狀的葉子里露出來
高粱吐穗笑彎了腰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吐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3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音土。【說文】寫也。【玉篇】口吐也。【詩·大雅】柔則茹之,剛則吐之。【左傳·僖六年】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史記·魯世家】周公一飯三吐哺。 又【增韻】出也,舒也。【前漢·劉向傳】發明詔,吐德音。【唐書·房琯傳】辭吐華暢。 又姓。【正字通】隋將軍吐萬緒。又複姓,後魏有吐奚、吐難、吐萬氏。 又【廣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音兔。【廣韻】歐也。
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吐
寫也。從口土聲。他魯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