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咄字意思和解釋

基本字義解釋

duō ㄉㄨㄛˉ

◎ 〔咄咄〕表示驚怪,如「咄咄怪事。」

◎ 表示呵叱:「!你這光棍!那么簡單」。

英文翻譯

noise of rage, cry out in anger

詳細字義解釋

duō

<嘆>

(1) (形聲。從口,出聲。本義:呵叱聲)同本義
咄,相調也。——《說文》
咄,相訶也。——《字林》
咄,啐也。——《蒼頡篇》
咄!口無毛。——《漢書·東方朔傳》。注:「叱咄之聲。」
郭舍人疾言罵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史記》
咄!你是個破落戶。——《水滸傳》

(2) 又如:咄叱(呵責);咄啐(呵斥);咄罵(呵斥辱罵)

造詞

咄咄 duōduō

感慨聲;表示感慨;表示責備或驚詫
咄咄怪事

咄咄逼人 duōduō-bīrén

(1)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
時論咄咄逼人,一身利害不足言。——宋·朱熹《答方賓生書》
(2)形容形勢發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趕上

咄咄怪事 duōduō-guàishì

令人感到不可理解、十分驚訝的事

咄嗟 duōjiē

霎時
顧盼可以蕩川岳,咄嗟可以降雷雨。——王勃《上劉右相書》

咄嗟立辦 duōjiē-lìbàn

原指主人一吩咐,仆人立刻就辦好,現在指馬上就辦到。「立」也作「即」或「可」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咄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沒切,敦入聲。【說文】相謂也。【前漢·李陵傳】立政曰:咄,少卿良苦。 又【廣韻】呵也。【戰國策】呴籍叱咄。【前漢·東方朔傳】朔笑之曰:咄。【註】師古曰:咄,叱咄之聲。 又泉名。【寰宇記】咄泉在淨戒寺北,人至泉旁,大叫大涌,小叫小涌,咄之則涌彌甚。 又【韻會】咄咄,驚怪聲也。【後漢·嚴光傳】帝卽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爲理耶。【晉書·殷浩傳】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又【增韻】咄嗟,咨語也。【晉書·石崇傳】嘗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又【正字通】或曰汾晉之閒,尊者呼左右曰咄,左右必諾。司空圖作休沐記用之。 又【前漢·西域傳】郁立師國,王治內咄谷。【註】咄,丁忽反。 又【集韻】【韻會】【正韻】都括切,音掇。【玉篇】叱也。 又【前漢·東方朔傳註】鄭展曰:咄,音豽裘之豽。◎按師古以鄧說爲非,然鄧有此音,今存之。 又葉都聿切。【蘇轍·香山賦】母令東坡,聞我而咄。奉持香山,稽首仙釋。

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

相謂也。從口出聲。當沒切

同音字

最近查詢漢字

按讀音檢索漢字

按部首檢索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