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字意思和解釋
感
基本字義解釋
● 感
◎ 覺出:感觸。感覺。感性。感知(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 使在意識、情緒上起反應;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變化:感動。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嘆。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
◎ 對人家的好意表示謝意:感謝。感恩。感激。感愧。
英文翻譯
feel, perceive, emotion
詳細字義解釋
◎ 感
〈動詞〉
(1) (形聲。從心,咸聲。本義:感動)
(2) 同本義。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
感,動人心也。——《說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辭》。虞注:「動也。」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列子·湯問》
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后漢書·列女傳》
(3) 又如:感格(感動,感化);感咽(受感動而悲傷,泣不成聲);感涕(感動而涕淚俱下);感慕(感動而思慕);感悅(感動悅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內心深受感動);感天動地(感動天地);感哽(感動得泣不成聲)
(4) 感應,影響
(5) 又如:感制(感應制約);感會(感應會合);感驗(應驗);感變(感應變動)
(6) 感觸;觸動感慨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易·成》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7) 又如:感目(觸目);感事(受外界事物的觸動);感逆(觸犯,冒犯);感悔(受到觸動而悔改)
(8) 感謝;感激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棧。——韓愈《贈張籍》
遠辱專人惠書,輔以藥物,極濟所乏,衰疾有賴矣,感刻,感刻。——宋·蘇軾《與張元明書》
(9) 又如:感刻(深深感激);感荷(感謝,感佩);感篆(感激而銘記在心);感仰(感戴敬仰);感喜(感激喜悅);感頌(感激頌揚)
(10) 感慨,感傷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唐·杜甫《春望》
至于長者之抱才而困,則又令我愴然有感。——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11) 又如:感愾(感嘆。同「感慨」);感切(傷感凄切);感時(感慨時事的變遷或時勢的變化);感悼(感傷哀悼,傷感);感惻(感傷悲痛)
(12) 思念
感物眾而思深。——何晏《景福殿賦》。注:「猶思也。」
(13) 又如:感思(思念);感逝(感念往昔);感逝山陽(表示對亡友的哀念)
(14) 感染,感受。多用于疾病
太夫人并無別癥,偶感了些風寒。——《紅樓夢》
(15) 又如:感風(謂中風;宋代太學諸生請假外宿,例以「感風」為辭);感疾(染病);感通(有感于此而通于彼)
(16) 迷惑
使人不能執一者,物感之也。——《呂氏春秋》
(17) 通「減」(
其滿為感,其虛為亡。——《管子·侈靡》
基本詞義解釋
◎ 感
〈動詞〉
(1) 假借為「撼」。搖動
夏則雷霆,霹靂之所感也。——枚乘《七發》
(2) 又如:感突(沖撞奔突貌);無感(不能撼動);感帨(指男子對女子非禮相陵);感移(謂動搖之使其改變);感動(動搖)
(3) 假借為「憾」。怨恨
王貪而無信,唯蔡于感。——《左傳·昭公十一年》。注:「 楚常恨其不服順。」
何感而上書歸衛將軍富平侯印?——《漢書·張安世傳》
(4) 又如:釋感(化解仇恨);懷感(懷恨);感恨(怨恨,不滿);感恚(憤恨)
(5) 另見
詞性變化
◎ 感
〈名詞〉
(1) 感觸;情緒;意念。如:善感;傷感;百感交集;多愁善感;美感;預感;手感;頗有所感;讀后感;雜感;觀感
(2) 另見
造詞
◎ 感觸
跟外界事物接觸而引起的思想感情
他在這方面深有感觸
◎ 感戴
感激愛戴(用于對上級)
桓分部良吏,隱親醫藥,飧粥相繼,士民感戴之。——《三國志·朱桓傳》
◎ 感動
(1)
(2)觸動
感動人之善心
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明史·海瑞傳》
(3)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
上下無不感動
◎ 感恩
(1)
(2)感謝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不盡
(3)餐前或餐后對上帝表示感謝
◎ 感恩戴德
感激別人所給的恩德
◎ 感恩圖報
受了別人的恩惠,一心思念回報
所宜竭力宣忠,感恩圖報。——《剪燈新話》
◎ 感發
(1)感動啟發
讀他的詩令人感發興起
(2)情感于中而發之于外
她聽了,一時羞惡之心感發
◎ 感奮
因受感觸而精神振奮
主席的講話令人感奮
(婉貞)曰:「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諸君無意則已,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以。」眾皆感奮。——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 感憤
感到憤慨
令人感憤痛切
◎ 感官
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有眼、耳、鼻、舌、身等
他看電影是要追求感官刺激
◎ 感光
(1)[攝]∶照相膠片、相紙等受光的照射而起化學變化
(2)在可見光范圍內對光波的感覺
◎ 感化
(1)用言行的影響,使人受感動而逐漸轉變
用黨的政策感化失足青年
(2)跟外界接觸而動心
但這大約因為年齡的關系,我卻并未蒙著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卻了。——魯迅《故鄉》
◎ 感懷
(1)感傷地懷念
感懷亡友
(2)有所感觸。也指因感觸而產生的情緒
新春感懷
◎ 感激
(1)因為別人的好意或幫助而對他有好感
感激不盡
我把電話打通了,他感激地謝了我。——《小桔燈》
(2)對于施恩者懷有熱烈友好的感情,促使人去報答恩情
感激施舍
(3)感動奮發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 感激不盡
形容因受對方好處而極為感動
小生連日打攪,感激不盡。——《元曲選》
◎ 感激涕零
感動之深,以致哭泣下淚
感激涕零,矢志不弍。——曾文正公《奏稿》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感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9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古禫切,甘上聲。【廣韻】動也。從心咸聲。【增韻】格也,觸也。【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又【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詩·召南】無感我帨兮。 又【集韻】【正韻】胡紺切。與憾通。恨也。【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 咸有感義,故感字從咸。
說文解字
【卷十】【心部】感
動人心也。從心咸聲。古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