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字意思和解釋
拜
基本字義解釋
● 拜
◎ 表示敬意的禮節: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拜懺。禮拜。回拜。
◎ 恭敬地:拜托。拜謝。拜讀。拜別。拜謁(a.拜見;b.瞻仰陵墓、碑碣)。
◎ 行禮祝賀:拜年。拜壽。
◎ 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或結成某種關系:拜將( )。拜相( )。拜師。拜把子。
◎ 姓。
英文翻譯
do obeisance, bow, kowtow
詳細字義解釋
◎ 拜
〈動詞〉
(1) (會意。從兩手,從下。《說文》古文上象兩手,丅為「下」的古體。《說文》引揚雄說:「拜從兩手下。」表示雙手作揖,或下拜。隸書將「丅」(下)并入右邊的「手」之下而成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義: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兩手合于胸前,頭低到手)
(2) 同本義
拜手,稽手。——《書·召誥》。傳:「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禮記·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樂工等羅列上前,連拜且泣。——宋·王儻《唐語林·雅量》
拜送書于庭。——《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 后世指下跪叩頭。兩腿跪地,兩手扶地,低頭。后又作為行禮的通稱
則又再拜,又故遲不起,起則五六揖,始出。——宗臣《報劉一丈書》
(4) 又如:納頭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薩;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謝。行拜禮表示感謝
三年將拜君賜。——《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謝恩賜);拜盟(拜謝結盟)
(7) 拜見;拜謁
則往拜其門。——《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論語·陽貨》
肅拜蒙母,結友而別。——《資治通鑒·漢紀》
(8) 又如:拜見(謁見尊長);拜親(拜見朋友的父母)
(9) 授與官職;任命
拜相如為上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公車特征拜郎中。——《后漢書·張衡傳》
(10) 接受官職;上任
于是辭相印不拜。——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祿);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過一定儀式結成某種關系。如:拜師;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賀。如:拜年;拜節;拜壽
(14) 上;獻
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詞性變化
◎ 拜
〈副詞〉
用于動詞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讀大作;拜啟;拜辭
造詞
◎ 拜把子
朋友結為異姓兄弟
◎ 拜拜
(1)舊時婦女行禮,即萬福
(2)[英]∶再見
◎ 拜拜
臺灣風俗,每逢節日、佛誕、新谷登場、婚壽葬祭,都要供奉神明和宴請親朋,有時甚至演戲酬神。這種活動稱為「拜拜」
◎ 拜別
行禮告別——用作敬詞
◎ 拜懺
舊時請僧道念經禮拜,為人懺悔罪過,消災免禍
他們家為這小長毛鬼拜懺念佛燒紙錠,記不清有多少次了。——茅盾《春蠶》
◎ 拜辭
辭別;告別——用作敬詞
◎ 拜賜
拜謝他人的賞賜贈予
◎ 拜倒
恭敬地跪下禮拜,比喻崇拜或屈服
拜倒石榴裙下
◎ 拜禱
祈求;祈禱
對天拜禱
◎ 拜倒轅門
轅門,這里指軍營的門。形容佩服到極點,自愿認輸
如風頭不佳,不能取勝,那時再拜倒轅門也不為遲。——《鏡花緣》
◎ 拜墊
跪拜用的墊子,以保護膝蓋
◎ 拜讀
敬詞,指閱讀作品或書信
你的新書我已拜讀了
◎ 拜恩私室
喻只知權貴的私人恩德而置國家利益于不顧
◎ 拜訪
(1)敬詞,看望并談話
天剛交黑時去拜訪了幾位朋友
(2)短時間看望
(趙秀才)一早去拜訪那歷來也不相能的錢洋鬼子。——《阿Q正傳》
◎ 拜佛
向佛像禮拜
拜佛求經
◎ 拜官
舊時指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