搢字意思和解釋
搢
基本字義解釋
● 搢
◎ 插:搢笏。搢箭。
◎ 搖動:「披甲帶劍,挺鈹搢鐸。」
◎ 古人所佩的飾帶。
◎ 抑。
英文翻譯
to stick into; to shake
詳細字義解釋
◎ 搢
〈動詞〉
(1) (形聲。從手,晉聲。本義:插)
(2) 同本義
搢,插也。——《廣雅》
搢三而挾一個。——《儀禮·鄉射禮》
裨冕搢笏。——《禮記·樂記》
無皮弁搢笏之服。——《淮南子·齊俗》
(3) 又如:搢笏(插笏于腰間);搢撲(插撲于帶間。撲為教刑之具);搢版(插笏版于腰。引申指朝見)
(4) 搖動,震動
披甲帶劍,挺鈹搢鐸。——《國語·吳語》
(5) 又如:搢鐸(響動金鐸);搢挺(振奮)
詞性變化
◎ 搢
〈名詞〉
古人所佩的飾帶。如:搢(系佩玉于身。指居官);搢紳先生(古代穿儒服的讀書人)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搢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說文】插也。【禮·玉藻】天子搢珽。又【內則】搢笏。【儀禮·鄉射禮】三耦皆執弓,搢三而挾一個。【史記·封禪書】搢紳者不道。【前漢·郊祀志】作縉紳。 又通作晉。【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註】晉讀爲搢紳之搢。 又振也。【吳語】挺鈹搢鐸。 又【韻會】【正韻】作甸切,音薦。亦插也。 又通作薦。【史記·封禪書註】鄭衆註周禮云:搢讀曰薦,則薦亦是進。謂進而置於紳帶之閒,故史記亦多作薦。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義同。 又牋西切,音齏。義同。本作。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搢
插也。從手晉聲。搢紳前史皆作薦紳。即刃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