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皮字意思和解釋

基本字義解釋

pí ㄆㄧˊ

◎ 動植物體表的一層組織:毛。

◎ 獸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

◎ 包在外面的一層東西:封。書

◎ 表面:地

◎ 薄片狀的東西:豆腐

◎ 韌性大,不松脆:花生放了。

◎ 不老實,淘氣:頑

◎ 指橡膠:膠球。

◎ 姓。

英文翻譯

skin, hide, fur, feather; outer

詳細字義解釋

〈動詞〉

(1) (會意。金文字形上面是個口,表示獸的頭;一豎表示身體;右邊半圓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用手剝獸皮)

(2) 同本義
皮,剝取獸革者謂之皮。——《說文》
皮,剝也。——《廣雅》
皮面抉眼。——《戰國策·韓策》
皮瓠以為蓄。——《釋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東西變韌。如:花生放皮了;餅皮了

詞性變化

〈名詞〉

(1) 獸皮。帶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膚或動植物表面的一層組織
孤執皮帛。——《周禮·大宗伯》。注:「虎豹皮。」
儷皮。——《儀禮·士昏禮》。注:「鹿皮。」
事之以皮幣。——《孟子》
禽獸之皮足衣也。——《韓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條(用皮子做成的繩、帶);皮鼓(軍用小鼓);皮松肉緊(喻指淡漠;寬泛);皮甲(用獸皮制的軟甲);皮船(古時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戰船);皮膠(用動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質);皮艦(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戰艦)

(3) 皮毛;皮革
島夷皮服。——《書·禹貢》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風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墊褥);皮篋(皮箱);皮侯(古代以獸皮為飾的箭靶)

(5) 包或圍在物體外面的一層東西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6) 又如:書皮;餃子皮;餛飩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狀的東西。如:銅皮;鉛皮;豆腐皮

〈形容詞〉

(1) 引申為表面的,膚淺的。如:皮膚之見(膚淺的見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貶);皮殼(包裹在外面的堅硬外皮)

(2) 頑皮;調皮。如:這孩子真皮!;皮著臉(厚著臉皮);皮纏(糾纏);皮賴歪派(蠻不講理);皮科兒(逗樂打趣的言語)

(3) 由于受申斥或責罰次數過多而感覺「無所謂」的。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軋棉機把棉子和雜質分離了的。如:皮棉

造詞

皮襖 pí’ǎo

中式毛皮上衣

皮板 píbǎn

緊接皮下的肉質;緊接皮下包被整個軀體的一層薄而堅韌的膜,由淺筋膜多少混雜些脂肪組織組成

皮板兒 píbǎnr

指皮桶子毛下面的皮

皮包 píbāo

用皮革制成的手提包

皮包公司 píbāo gōngsī

指一無資金,二無經營場地,三無倉庫,四無固定從業人員,只靠一枚「圖章」和幾份「合同」進行商業投機活動的「公司」、「企業」。由于這些「公司」、「企業」往往只有放在皮包里的經濟合同和提貨單,并沒有實物過手,買空賣空,故稱

皮包骨,皮包骨頭 píbāogǔ,píbāogǔtou

形容極端消瘦
他大病之后,已經是皮包骨頭了

皮鞭 píbiān

(1)原料皮或編條革制的粗鞭
(2)用皮條做成的鞭子
怕挨他父親的皮鞭的那個小孩

皮尺 píchǐ

用漆布等做的卷尺

皮帶 pídài

(1)
(2)用皮革做的帶、帶狀物
(3)傳動帶的通稱

皮袋 pídài

皮制的口袋。常比作人畜的軀體,也稱「皮囊」

皮蛋 pídàn

用加有石灰、草木灰和茶葉浸汁的鹽水和稻谷殼制成的鴨蛋。亦稱「松花蛋」

皮筏 pífá

用牛羊皮縫制成的筏子

皮膚 pífū

(1)指身體的表面覆蓋層,由復層鱗狀上皮及毛發、汗腺和皮脂腺等構成,起保護、調節體溫及排泄等作用
被曬黑的皮膚
(2)比喻膚淺;淺近
皮膚之見

皮膚病 pífūbìng

皮膚以及毛發、指甲等的疾病。引起皮膚病的原因很多,如日光照射、瀝青、酸、堿刺激,霉菌、細菌等感染及內分泌障礙、變態反應等

皮革 pígé

經鞣制、硝制或用別的處理方法給皮以抵抗腐敗作用,而當干燥時則比較軟和柔順的動物皮

皮猴兒 píhóur

〈方〉∶風帽連著衣領的皮大衣或這種式樣的人造毛、呢絨做襯里的大衣

更多造詞

說文解字

【卷三】【皮部】

剝取獸革者謂之皮。從又,爲省聲。凡皮之屬皆從皮。,古文皮。,籒文皮。符羈切

同音字

最近查詢漢字

按讀音檢索漢字

按部首檢索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