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字意思和解釋
筆
基本字義解釋
● 筆(筆)
◎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筆名。
◎ 寫字、畫畫、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筆體。筆法。筆力。文筆。工筆。曲筆。伏筆。
◎ 像筆一樣直:筆直。筆挺。筆陡。
◎ 量詞,指錢款:一筆錢。
◎ 指散文:「謝玄暉善為詩,任彥升工于筆」。隨筆。
英文翻譯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詳細字義解釋
◎ 筆 筆
〈名詞〉
(1) (會意。從竹,從聿。「聿」(
),是「筆」的本字,小篆象以手執筆。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制成,故從竹。簡化字「筆」,「從竹從毛」會意,指舊時用的毛筆。此字最早見于北齊雋修羅碑,是六朝時的俗字。也見于《集韻》。本義:毛筆)(2) 同本義
筆,秦謂之筆。從聿從竹。——《說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為之,加竹。
史載筆,士載言。——《禮記·曲禮》
不能竟書而擱筆。——清·林覺民《與妻書》
(3) 又如:毛筆;鋼筆;圓珠筆;筆削(修改文章);筆帕之敬(雅潔的禮品);筆楮難窮(文字難以充分表達。楮:紙的代稱)
(4) 指字畫詩文等以筆書寫繪制而成的作品。如:筆圣(超絕凡常的書法家);筆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對詩而言。如:筆文(書面文辭);筆述(文字記述)
(6) 筆跡。指組成漢字的點、橫、直、鉤、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跡。如:「天」字有四筆;筆形(筆畫的形狀);筆腳(字跡;筆跡)
(7) 筆法。曲筆,伏筆
以細筆鉤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圖畫》
詞性變化
◎ 筆 筆
〈動詞〉
(1) 書寫;記載
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史記·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筆;筆資(筆頭上的功夫);筆吏(專門抄寫文字的小吏)
◎ 筆 筆
〈量詞〉
用于款項、書畫的量,如:一筆款;三筆賬;寫得一筆好字
造詞
◎ 筆觸
書畫、文章等的筆法;格調
筆觸粗獷
深沉的筆觸
◎ 筆答
書面回答問題
◎ 筆底生花
比喻文章寫得生動、出色
◎ 筆底下
指文章的寫作
他筆底下來得很快嘛!(就是說他寫文章來得快)
◎ 筆調
文章的風格、情調
諷刺的筆調
通俗的筆調
◎ 筆端
指寫文章、寫字、繪畫時筆的運用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意境
一一呈諸筆端
◎ 筆法
寫字、作畫、寫文章的技巧或特色
春秋筆法
◎ 筆鋒
(1)毛筆的尖端
(2)寫字、作畫、寫文章的藝術手法及特征
(3)喻指文章的精采、犀利之處和書畫的用筆
◎ 筆桿子
(1)筆的手握的部分
(2)比喻擅長寫文章的人
你手下那幾根筆桿子都是飯桶
◎ 筆耕
舊指依靠抄寫或寫文章等手段謀生;泛指勤奮寫作
◎ 筆供
用文字寫出來的供詞
◎ 筆畫,筆劃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
◎ 筆跡
(1)各個人所寫的字所特有的形體特點;字跡
(2)手跡
◎ 筆記
(1)用筆所做的記錄
聽課筆記
記筆記
(2)一種以隨筆記錄為主的著作體裁,多由分條的短篇匯集而成
◎ 筆記
用筆記錄
◎ 筆架
擱筆或插筆的架兒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筆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4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
考證:【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音必。【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又【嚴訢】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筆。
說文解字
【卷三】【聿部】筆
秦謂之筆。從聿從竹。鄙密切〖注〗徐鍇曰:「筆尚便疌,故從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