箋字意思和解釋
箋
基本字義解釋
● 箋(箋)
◎ 注釋:箋注。
◎ 小幅華貴的紙張,古時用以題詠或寫書信:便箋。信箋。
◎ 書信:箋札。箋牘。華箋。
◎ 文體名,書札、奏記一類:箋奏。奏箋(多呈皇后、太子、諸王)。
英文翻譯
note, memo; stationery; comments
詳細字義解釋
◎ 箋 箋、椾、牋
〈動詞〉
(1) (形聲。從竹,戔(
箋,表識書也。…字亦作牋。——《說文》
箋,書也。——《廣雅》
鄭子諸經皆謂之「注」,此言箋者……記識其事,故稱為「箋」。——孔穎達《毛詩正義》
(2) 又如:箋釋(猶箋注);箋疏(箋注);箋訓(箋注訓釋)
詞性變化
◎ 箋 箋
〈名詞〉
(1) 注釋的文字
箋注紛羅,顛倒是非。——韓愈《施先生墓銘》
(2) 又如:;箋記(古文體名)
(3) 供題詩、寫信等用的(質量較高的)小幅紙張。如:箋管(紙和筆);箋幅(箋紙,信箋);箋詠(在箋紙上題詠詩詞)
(4) 中國古代寫給帝王的書信。如:奏箋;《答東阿王箋》
(5) 書信的代稱。如:投箋;便箋;手箋
(6) 名片;名刺
親友投箋互拜。——明· 田汝成《熙朝樂事》
造詞
◎ 箋牘
信札
◎ 箋紙
信箋
◎ 箋注
古籍的注解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箋
【廣韻】【正韻】則前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湔。【說文】表識書也。【篇海】古者紀其事,以竹編次爲之。【廣雅】箋,云也。又書也。 鄭康成衍毛氏詩,傳之未盡者曰箋。【呂忱·字林】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爲箋。【博物志】聖人制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鄭康成註《毛詩》曰箋。或云毛公嘗爲北海郡守,鄭是此郡人,謙敬不敢言註,但表識其不明者耳。 【玉篇】通作牋。
說文解字
【卷五】【竹部】箋
表識書也。從竹戔聲。則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