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字意思和解釋
筋
基本字義解釋
● 筋
◎ 肌肉的俗稱:筋力。筋肉。筋疲力盡。
◎ 肌腱或附著在骨頭上的韌帶:筋骨。筋道(「道」讀輕聲)。蹄筋。
◎ 可見的皮下靜脈的俗稱:筋絡。筋脈。青筋暴露。
◎ 像筋的東西:鋼筋。橡皮筋兒。
英文翻譯
muscles; tendons
詳細字義解釋
◎ 筋
〈名詞〉
(1) (會意。從肉,從力,從竹。因為竹多筋,故從「竹」。本義:附著在骨上的韌帶)
(2) 同本義
筋,肉之力也。——《說文》
諸筋者,皆屬于節。——《素問·五藏生成論》
強者在內而摩其筋。——《考工記·弓人》
勞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強。——《荀子·勸學》
先折筋骨。——清·方苞《獄中雜記》
筋骨盡脫。——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筋皮(筋骨與皮肉);筋廝鎖(身體已肢解,只剩筋絡相連。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與血汗);筋條(身體結實強健);筋馬(筋骨強健而不過于肥壯的馬)
(4) 肌肉的舊稱。如:筋絲無力(沒有一點力氣);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5) 靜脈。如:筋脈
(6) 類似或可比作肋的東西。如:葉筋;絲瓜筋;橡皮筋
(7) 加強物、加固物。如:鋼筋
(8) 植物的脈絡。如:這菜筋多嚼不爛
造詞
◎ 筋斗
〈方〉∶跟斗
◎ 筋骨
筋肉和骨頭,泛指體格
鍛煉筋骨
◎ 筋節
(1)肌肉和關節
(2)比喻文章,書法或言辭重要而有力的轉折連接處
(3)比喻關鍵的地方
你這話都不在筋節上
◎ 筋攣
癥名,指肢體筋脈收縮抽急,不能舒轉自如。多因外感寒濕,或血少津虧,經脈失于營養所致。本癥可見于中風、痹、麻風、破傷風、痙病等
◎ 筋絡
中醫指氣血的通路,俗指靜脈管
他一用勁,手腕上和小腿上的筋絡都鼓出來了
◎ 筋肉
肌肉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筋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古文〕竻【廣韻】【集韻】【韻會】舉欣切【正韻】居銀切,音斤。【說文】肉之力也。從肉從力從竹。竹,物之多筋者。【禮·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周禮·天官·醫師】凡藥以辛養筋。【釋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 【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又竹名。【戴凱之·竹譜】筋竹,長二丈許,圍數寸,至堅利,南土以爲矛。其筍未成竹時,堪爲弩絃。 又藥名。【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韻】渠焉切,音乾。大腱也。 【篇海】俗作。
說文解字
【卷四】【筋部】筋
肉之力也。從力從肉從竹。竹,物之多筋者。凡筋之屬皆從筋。居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