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字意思和解釋
緩
基本字義解釋
● 緩(緩)
◎ 慢,與「急」相對:緩步。緩行( )。緩慢。遲緩。
◎ 延遲:緩刑。緩辦。緩役。緩征。刻不容緩。
◎ 放松,松弛:緩和。緩沖。緩解( )。和緩。
◎ 蘇醒,恢復:緩氣。緩醒。
同義字、反義字
英文翻譯
slow, leisurely; to postpone, delay
詳細字義解釋
◎ 緩 緩
〈形容詞〉
(1) (形聲。從糸(
),爰( )聲。本義:寬松;寬大)(2) 同本義。如:緩帶(放寬衣帶。從容自在的樣子);緩服(寬松的服裝。對戎裝而言);緩帶輕裘(寬松的衣帶,輕暖的皮衣。形容從容儒雅的風度)
(3) 慢;不急迫。與「急」相對
緩,舒也。——《廣韻》
夫人于事己者過急,于事人者過緩。——《戰國策·衛策》
民事不可緩也。——《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緩緩(緩慢的樣子。同徐徐);緩步代車(慢步行走以代替乘車。同安步當車);緩轡而行(信馬由韁地慢走)
(5) 柔軟。如:緩土(柔軟而松散的土壤);緩歌慢舞(悠柔美妙的歌聲和舞步)
(6) 不陡[峭]。如:緩坡
(7) 軟弱;柔弱。如:緩箭(去勢微弱之箭);緩聲(柔緩的音樂和歌聲)
詞性變化
◎ 緩 緩
〈動詞〉
(1) 延期,延遲
今夫緩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戰國策·衛策》
君子以議獄緩死。——《易·中孚》
(2) 又如:緩死(寬緩減免死刑;延長壽命);緩召(軍事用語。應受動員召集或臨時召集的后備軍人以及國民兵,因故延緩征召的,稱為緩召);緩決(法律名詞,對已宣判死刑的犯人,依據特定的狀況,于一定時期內暫緩處決)
(3) 下垂。如:緩耳(緩弛下垂之耳)
(4) 蘇醒,復活。如:緩氣;緩醒
(5) 怠慢。如:緩怠(緩慢松懈;拖延怠忽);緩留(緩慢遲鈍)
(6) 刑法等寬宏、寬恕。如:緩決(對死刑犯人暫緩處決);緩獄(寬緩刑獄)
造詞
◎ 緩兵之計
(1)使敵方延緩進軍的計策
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三國演義》
(2)后用以比喻拖延時間使局勢暫時緩和的策略
黑妮最后才采用了一個緩兵之計,拖到第二天再決定。——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 緩步
慢步,步伐舒徐
他緩步穿過一條田間小路
◎ 緩沖
緩和…的作用;減小…的影響;緩和…的沖擊;使沖突緩和
緩沖國
◎ 緩動
[巖石]緩慢移動、上升、下降或滑動
◎ 緩和
(1)使不再緊張;變和緩
緩和緊張局勢
(2)作用或感官上溫和;減輕
◎ 緩急
(1)舒緩與緊急
(2)指需要相助的事
緩急或可救助。——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緩急人皆有之
◎ 緩急相濟
凡遇到困難,不管緩急,都進行幫助
朋友本來有通財之義,何況我們世交,這緩急相濟,更是平常的事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 緩頰
婉言勸解或代人講情
緩頰往說魏王豹。——《漢書·高帝紀》
◎ 緩降
逐漸降低(拱形物或拱頂的支架),以使拱形物或拱頂安全達到最終平衡安放狀態
◎ 緩解
(1)使喪失鋒芒;使鈍
稍微緩解了公眾不滿情緒的銳勢
(2)疾病、痛苦等的減輕
◎ 緩勁
使更加柔和、緩和或緩慢
他在路邊歇了一下,好緩一緩勁兒
◎ 緩慢
(1)徐緩;不敏捷
緩慢的前進
走路緩慢的人
(2)怠慢
在建立一個健全的大陸防御實體方面一直十分緩慢
◎ 緩坡
與水平夾角小的坡地;平緩的斜坡
◎ 緩期
(1)延緩期限
(2)延長或增加時間
◎ 緩氣
舒緩氣息;指短時的休息放松
八小時連軸轉,緩氣的功夫都沒有
◎ 緩瀉
用性質緩和的瀉藥或減少瀉藥用量的方法瀉下通便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緩
〔古文〕【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韻會】合管切,音浣。【說文】,或省作緩。綽也。【玉篇】遲緩也。【廣韻】舒也。【釋名】緩,浣也,斷也。持之不急則動搖,浣斷自放縱也。【禮·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疏】歡樂在心,故聲必隨而寬緩。【孟子】民事不可緩也。【疏】惟民事當急,而不可緩也。【前漢·朱博傳】齊部舒緩養名。【註】師古曰:其性遲緩,多自高大以養名聲。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苦緩切,音款。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