聳字意思和解釋
聳
基本字義解釋
● 聳(聳)
◎ 高起,直立:高聳入云。聳立。聳拔。聳峙。
◎ 驚動:聳動。聳人聽聞。
◎ 聾:聳昧(又聾又瞎,引申為昏聵)。
英文翻譯
urge on; rise up; stir, excite
詳細字義解釋
◎ 聳 聳
〈形容詞〉
(1) (形聲。從耳,從聲。本義:耳聾)同本義
子野聽聳,離朱目眩。——馬融《廣成頌》
聳,聾也…生而聾,陳、楚、江、淮之間謂之聳。荊陽之間及山之東西雙聾者謂之聳。——《方言》。郭璞注:「言無所聞常聳耳也。」
(2) 又如:聳昧(既聾又瞎。即昏瞶)
詞性變化
◎ 聳 聳
〈動詞〉
(1) 高起;矗立
予觀雁蕩諸峰,皆峭拔險,上聳千尺。—— 宋· 沈括《夢溪筆談》
(2) 又如:聳人瞻仰(眾人聳立瞻仰);聳秀(高聳秀麗);聳出(高聳突出);聳耳(高起的耳朵;豎起耳朵);聳然(高聳貌);聳峭(高聳陡峭);聳突(高聳突起);聳干(高挺的樹干);聳擢(高聳突出);聳聳(豎起貌;挺立貌);聳翠(形容山巒、樹木等高聳蒼翠)
(3) 比喻出眾,不凡
又有一人,披紫裳,執青玉,貌聳神溢,立于君左。——唐· 李朝威《柳毅傳》
(4) 又如:聳壑昂霄(矗立山谷間,高聳入云霄。比喻超拔出眾,出人頭地)
(5) 向上跳;向上動。如:聳擢(跳躍);聳體(猶聳身)
(6) 勸勉
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國語·楚語上》。又如:聳恿(勸說);聳勸(勸導;警惕自勉)
(7) 通「慫」。慫恿。如:聳恿(慫恿);聳臾(慫恿);聳踴(慫恿);聳惑(慫恿誘惑);聳踴(慫恿)
(8) 驚動;驚懼
聳之以行。——《左傳·昭公元年》
駟氏聳。——《左傳·昭公十九年》
身聳除潔。——《國語·周語下》
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劉禹錫《觀柘枝舞》
(9) 又如:危言聳聽;聳懼(恐懼。即悚懼);聳激(猶激勵);聳踴(歡騰)
造詞
◎ 聳拔
高聳挺拔
群峰聳拔
◎ 聳動
(1)[肩膀、肌肉等]向上動
他肩膀微微聳動一下,臉上顯出吃驚的神情
(2)驚動,故意夸大事實,使人吃驚
聳動視聽
◎ 聳立
高高地矗立
高大建筑物的尖頂聳立在平原的上空
在天安門右前方,巍然聳立著一座雄偉壯麗的大廈,這就是人民大會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 聳人聽聞
故意說夸大或奇特的話,使人聽了震驚
關于最近兇殺案的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
◎ 聳入云霄
高高地矗立,伸入天空
聳入云霄的高山
◎ 聳身
縱身向上
他聳身躍上矮墻
◎ 聳聽
故意夸大其辭,使人震驚
危言聳聽
◎ 聳峙
高聳矗立
危峰聳峙
金沙江流經橫斷山區,有許多兩岸高山聳峙的峽谷地段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耳字部】聳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4
【正韻】息勇切,聳本字。
(聳)【廣韻】息拱切【集韻】筍勇切【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音竦。【揚子·方言】聳,聾也。生而聾,陳楚江淮之閒謂之聳。【註】言無所聞,常聳耳也。 又高也。【韓愈·會合聯句】劒心知未死,詩思猶孤聳。 又【揚子·方言】聳,欲也。荊吳之閒曰聳。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相勸曰聳。 又【揚子·方言】聳,悚也。【註】謂警聳也。【左傳·成十四年】大夫聞之,無不聳懼。【楚語】昔殷武丁,能聳其德。【註】聳,敬也。 又【集韻】雙講切,音。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