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訛字意思和解釋

基本字義解釋

(訛)é ㄜˊ

◎ 錯誤:字。誤(文字、記載錯誤)。謬。傳(chuán )。以

◎ 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詐。

◎ 謠言:言(a.詐偽的話,謠言;b.胡言亂語)。

◎ 感化,變化:「歲月遷。」

◎ 野火燒。

英文翻譯

swindle, cheat; erroneous, wrong

詳細字義解釋

訛、譌 é
〈名詞〉

(1) (形聲。從言,化聲。字本作「譌」。本義:謠言)

(2) 同本義
譌,偽言也。——《說文》

(3) 字亦作「訛」
民之訛言。——《詩·小雅·沔水》
訛言大水至。——《漢書·成帝紀》

(4) 又如:訛言(謠言)

(5) 差錯。如:訛舛(差錯;謬誤);訛闕(錯誤殘缺);訛頭(過失,污點,把柄);訛替(錯誤)

詞性變化

é

〈動詞〉

(1) 訛詐。如:訛人(訛詐人);訛頭(訛詐的錢財)

(2) 改變;感化
或降于阿,或飲于池,或寢或訛。——《詩·小雅·無羊》

(3) 變化
式訛爾心。——《詩·小雅·節南山》
歲月遷訛,斯風漸篤。——《通志》

(4) 不正確的
平秩南訛。——《書·堯典》

(5) 又如:訛音

造詞

訛傳 échuán

與事實、事件等不相符的傳聞

訛奪 éduó

錯誤脫漏。也說「訛脫」

訛謬 émiù

差錯謬誤
致學者訛以承訛,謬以襲謬。——袁裒《題書學纂要后》

訛騙 épiàn

帶有威脅性的欺騙

訛人 érén

借故誣賴敲詐他人

訛索 ésuǒ

托詞強行索要;敲詐侵奪

訛誤 éwù

字句上的疏漏差誤

訛言 éyán

傳布的流言;假話
民之訛言,寧莫之懲。——《詩·小雅·沔水》
如此訛言,根據何在

訛詐 ézhà

(1)借端敲詐,用威脅的手段索要財物
訛詐錢財
(2)威脅恫嚇
核訛詐
力圖騙取或訛詐你

訛字 ézì

錯誤的字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訛

【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囮。【玉篇】與譌同。僞也,謬也,舛也。【詩·小雅】民之訛言,寧莫之懲。【傳】訛,僞也。【說文】【宋書·五行志】引《詩》作譌言。 又【爾雅·釋詁】言也。【註】世以妖言爲訛。【前漢·翟方進傳】民人訛謠。【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又【爾雅·釋言】化也。【書·堯典】平秩南訛。【傳】訛,化也。【史記·五帝紀】作南譌。【索隱】作南爲,謂所當爲之事也。【讀書通】又通作僞。【前漢·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師古註】僞,讀曰訛。化也。 又【爾雅·釋詁】動也。【詩·小雅】或寢或訛。【傳】訛,動也。【韓詩】作譌。覺也。 又【集韻】通作吪。【詩·王風】尚寐無吪。【傳】吪,亦動也。本亦作訛。 又獸名。【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肉美,食之言不眞。一名誕。 又蛇名。【埤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又火名。【柳宗元·述舊言懷詩】訛火亟生煆。【註】野火也。【山海經】作譌火。 又姓。【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宋史·眞宗紀】夏國監軍訛勃囉。 又【集韻】牛何切,音莪。亦動也。

同音字

最近查詢漢字

按讀音檢索漢字

按部首檢索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