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字意思和解釋
陀
基本字義解釋
● 陀
◎ 〔陀螺〕一種兒童玩具,呈圓椎形,用繩繞上,然后一拉,使其在地上旋轉起來,用鞭抽打旋轉不停。
◎ 山岡。
英文翻譯
steep bank, rough terrain
詳細字義解釋
◎ 陀
〈形容詞〉
(形聲。從阜( ),它聲。從阜,與山有關。本義:傾斜不平的樣子) 同本義
罷池陂陀,下屬江河。——漢·司馬相如《子虛賦》
詞性變化
◎ 陀
〈名詞〉
(1) 山岡
藉草各小憩,側身復登陀。——元· 袁桷《次韻伯宗同行至上都》
(2) 團狀物
把棍子望小妖頭上砑了一砑,可憐就砑得像個肉陀。——《西游記》
(3) 沙陀的簡稱
陀,沙陀, 后唐始興之地。——《正字通》
(4) [量詞]∶形容數量很少
黃菊東籬栽數科,野菜西山鋤幾陀。——元· 曾瑞《端正好》
造詞
◎ 陀螺
兒童玩具;普通是梨形圓錐體,底下有個鋼尖,可以用手指轉動,也可以用細繩、彈簧或用鞭子使其旋轉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陀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5
【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駝。【玉篇】陂陀,險阻也。【爾雅·釋地註】陂陀,不平。【博雅】陂陀,衺貌。【玉篇】俗作陁。【集韻】同岮。 又沙陀,後唐始興之地。【五代史·唐本紀】別自號曰沙陀。沙陀者,大磧也,在金莎山之陽蒲類海之東。 又補陀,山名,在明州昌國海中。 又音遲。【司馬相如·上林賦】巖陀甗錡。【註】陀,音遲。郭璞曰:陀,崖際。○按漢書陀作阤,音豸。 又【集韻】待可切,音舵。與阤同。【淮南子·繆稱訓】岸崝者必陀。 【集韻】本作阤。或作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