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駁字意思和解釋

基本字義解釋

(駁)bó ㄅㄛˊ

◎ 說出自己的理由來,否定旁人的意見:批斥。倒(dǎo )。反論。議。

◎ 顏色不純夾雜著別的顏色:斑雜。

◎ 大批貨物用船分載轉運:運。船(轉運用的小船。亦作「撥船」)。

英文翻譯

varicolored, variegated; mixed

詳細字義解釋

〈形容詞〉

(1) (會意。從馬,從爻。甲骨文字形,右邊是「爻」( yáo),表示馬的毛色混雜,左邊是「馬」。本義:馬毛色不純)

(2) 同本義
駁,馬色不純也。——《說文》
為駁馬。——《易·說卦》
皇駁其馬。——《詩·豳風·東山》
紅白雜毛曰駁。——《文選·赭·白馬賦》注
絳皓駁色,而皆若僂。——清·姚鼐《登泰山記》

(3) 又如:駁駿(毛色斑駁的駿馬);烏駁馬。又泛指顏色不純
黃白雜謂之駁。——《通俗文》
白黑雜合謂之駁。——《漢書·梅福傳》

(4) 又如:斑駁(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種顏色);駁落(顏色斑駁)

(5) 駁雜;龐雜
純而王,駁而伯。——《荀子·賦》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莊子·天下》
法小弛則是非駁。——劉禹錫《天論上》

(6) 又如:駁錯(交雜混亂);駁辭(雜亂的言辭)

詞性變化

〈動詞〉

(1) 駁斥,反駁
不以己之是駁人之非。——《晏子春秋》

(2) 又如:批駁(書面否決下級的意見或要求;批評駁斥);駁審(否決原判);駁正(糾正錯誤)

(3) 轉載貨物。如:駁船;駁費(駁運的費用)

(4) 〈方〉∶把岸或堤向外擴展。如:這條堤還不夠寬,再駁出去半米

〈名詞〉

(1) 傳說中能食虎豹的猛獸

(2) 駁船。如:油駁

造詞

駁岸 bó’àn

保護岸或堤,使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塊筑成

駁斥 bóchì

激烈反駁別人的言論觀點
以正當的義憤駁斥他的邪說

駁船 bóchuán

沒有動力裝置,由拖輪帶動的船,用于運輸貨物(如煤、油、木材或糧食);有時亦載客,通常由拖輪拖帶

駁辭 bócí

雜亂不純的言詞

駁辭 bócí

反駁別人意見的話。也作「駁詞」

駁倒 bódǎo

成功地否定了對方的意見
一句話就把他駁倒了

駁復 bófù

批駁答復
駁復來函中的謬論

駁回 bóhuí

(1)不答應[請求]
駁回上訴
(2)
(3)不采納[建議]
駁回某人的請求
(4)指運用高級權威來回絕
法院駁回了他的無理要求

駁面子 bómiànzi

不給情面
自信與他結交至深,不至于會駁面子

駁議 bóyì

(1)
(2)對別人主張、建議進行辯駁(多指書面的)
(3)駁斥別人時提出的意見(多指書面的)
祖沖之勇敢地進行了辯論,寫出了一篇非常有名的駁議,指《辯戴法興難新歷》
(4)臣屬向皇帝上書的一種,多指在書中駁斥別人的意見。如:柳宗元的《駁復仇議》

駁運 bóyùn

(1)用駁船來轉運
(2)使用平底駁運輸[礦砂、垃圾等]

駁雜 bózá

混雜不純
從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讀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駁雜。——魯迅《人生識字胡涂始》

駁正 bózhèng

糾正錯誤
不妥之處,請駁正

駁子 bózi

綁縛成一排并由一拖輪推進的駁船

康熙字典

【亥集上】【馬字部】駁

【唐韻】【集韻】【韻會】北角切,音博。【玉篇】馬色不純。【爾雅·釋畜】駵白駁。【易·說卦傳】乾爲駁馬。【詩·豳風】皇駁其馬。【註】黃白曰皇,駵白曰駁。 又【爾雅·釋木】駁赤李。【疏】李之子赤者名駁。 又今俗謂龎雜爲駁,雲開曰解駁。 【正韻】同駮。互詳後駮字註。

說文解字

【卷十】【馬部】

馬色不純。從馬爻聲。北角切〖注〗臣鉉等曰:爻非聲,疑象駁文。

同音字

最近查詢漢字

按讀音檢索漢字

按部首檢索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