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字意思和解釋
髡
基本字義解釋
● 髡
◎ 古代剃去男子頭發的一種刑罰:髡首(剃去頭發,光頭)。髡鉗(剃去頭發,并用鐵圈束頸)。
◎ 古代指和尚。
◎ 古代稱修剪樹枝。
英文翻譯
to shear tree; ancient punishment
詳細字義解釋
◎ 髡 髨、髠
〈動詞〉
(1) (形聲 。(
)從髟( ),與毛發有關,兀( )聲。本義:古代一種剃去頭發的刑罰)(2) 同本義
髡,剃發也。——《說文》
髡者,使守積。——《周禮·掌戮》
辯通鑿顛者髡。——劉向《列女傳》
接輿髡兮。——《楚辭·屈原·涉江》
乃髡鉗季布。——《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3) 又如:髡刖(古代刑罰,去發稱髡,斷足稱刖);髡鉗(古代刑罰,去發為髡,用鐵束頸為鉗);髡發(剃去頭發);髡首(剃光頭發,光頭);髡人(被剃去頭發的罪人);髡頭(光頭。同髡首)
(4) 剪去樹枝
十年以后,髡一樹,得一載,歲髡二百樹,五年一周。——《齊民要術》
詞性變化
◎ 髡
〈名詞〉
僧尼。如:髡緇(道士,代指道教);髡人(僧侶,僧人);髡首(指僧尼)
康熙字典
【亥集上】【髟字部】髡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3
【唐韻】苦昆切【集韻】【韻會】【正韻】枯昆切,音坤。【說文】髮也。從髟,兀聲。或從元。【周禮·秋官·掌戮】髡者使守積。【註】王之同族不宮之者,髡頭而已。【前漢·法志】當黥者,髡鉗爲城旦舂。 又人名。【孟子註】淳于髡,齊之辨士。 又樹禿曰髡。【齊民要術】種柳千樹足柴,歲可髡二百樹。 又【集韻】去骨切,音窟。又五忽切,音兀。義同。
說文解字
【卷九】【髟部】髡
髮也。從髟兀聲。髨,或從元。苦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