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拼音:[yi guo san gong]
成語解釋: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不統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成語出處:《左傳.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成語繁體:一國三公
成語簡拼:ygsg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政出多門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政出多門
成語造句:武夫當道勢洶洶,一國三公誰適從。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七十四回
成語英文:state with three rulers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獻公寵幸驪姬,欲廢太子申生改立奚齊為太子。驪姬設法把申生、重耳、夷吾送到邊疆鎮守,派土偽為他們建城堡,土偽十分為難,只好草草了事,說一個國家有三個君主,不知道聽誰的好。不久晉獻公殺申生,重耳與夷吾外逃
一國三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