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拼音:[shu shou jiu qin]
成語解釋:束手:自縛其手,比喻不想方設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來讓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讓人捉住。
成語出處:《宋史.苻彥卿傳》:“與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戰,然未必死。”
成語簡拼:ssjq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不抵抗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束,不能讀作“su”。
成語辯形:擒,不能寫作“禽”。
成語辨析:見“束手待斃”(904頁)。
近義詞:坐以待斃 聽天由命 束手就縛
反義詞:負隅頑抗
成語造句:寧王鬧了兩年,不想被新建伯王守仁一陣殺敗,束手就擒。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成語英文:allow oneself to be seized without putting up a fight
成語日文:逃(のが)れられない,抵抗(ていこう)する力がない
成語故事:公元945年,契丹軍將后晉軍隊圍困在陽城,后晉軍隊的供需被切斷,內外隔絕,生活十分困難,軍心不穩。晉將苻彥卿有勇有謀,向主將張彥澤、皇甫遇建議與其在此束手就擒還不如戰死,就分析天時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繞到契丹軍后方發起進攻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