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拼音:[zao bi tou guang]
成語解釋: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后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成語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成語繁體:鑿壁婾光
成語簡拼:zbtg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簡拼: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勤學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壁;不能寫作“璧”。
近義詞:囊蟲映雪 穿壁引光 廢寢忘食
反義詞:不學無術
成語造句:一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鑿壁偷光”的志士。 ★魯迅《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成語謎語:挖墻而入竊一空
成語故事:西漢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干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墻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于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