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

明太祖
詞語意思
明太祖(1328-1398)即“朱元璋”。明王朝的建立者。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人。貧農出身。少年時曾在皇覺寺當和尚。后參加郭子興部紅巾軍,郭死后自為統帥。1356年攻下集慶(今江蘇南京)。接受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先后擊敗并消滅陳友諒、張士誠及其余部,又殺害紅巾軍首領韓林兒。不久出師北伐。1368年在應天(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以后逐步統一全國。在位期間普查戶口,獎勵農桑,減輕賦稅,興修水利,移民屯田,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發展。又實行一系列加強皇權的措施,分封諸子為各地藩王。采用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晚年殘酷屠殺開國功臣。
分詞解釋
以后:
比現在或某一時間晩的時期。
自為:
1.自己做;自己治理。
2.自己做主﹐自作決定。
3.自然而成。
4.看待自己。為﹐認為。
建議:
①向集體、領導等提出自己的主張:我建議休會一天。
②向集體、領導等提出的主張:合理化建議。
統一:
①指國家由一個中央政府統治,沒有分裂和割據:天下統一。
②部分聯合成整體;歸于一致:統一祖國|統一認識。
③一致的;集中的:統一的認識|統一領導。
出身:
1.獻身。
2.指科舉考試中選者的身分﹑資格,后亦指學歷。
3.指為官。
4.個人最早的經歷或身分。
5.出而從事某種事情。
6.指改嫁。
7.出生;產地。
8.謂出路,前途。

明太祖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10/23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