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望

旦望
詞語意思
1.朔望。即農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
2.周公旦與太公望的并稱。兩人均為周代之賢輔。
分詞解釋
周公旦:
西周政治家。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今陜西岐山北),故稱為周公。先助武王滅商。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他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聯合紂王之子武庚和東方夷族反叛,他出師東征,平定叛亂,并大規模分封諸侯。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對后世影響很大。
朔望:
朔日與望日。即夏歷每月初一和十五:潮汐隨朔望而有所變異。
一和:
1.古指一個小笙。《儀禮.鄉射禮》:“三笙一和而成聲。”鄭玄注:“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人也。”按:《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2.和協;和諧一致。
3.一會;一番。
農歷:
1.我國古代歷法之一。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設置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十三個月(383天或384天,閏月在幾月份也沒有一定)。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于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俗稱陰歷。這種歷法相傳創始于夏代,所以又稱夏歷﹑舊歷。
2.農業上使用的歷書。太公望:
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俗稱姜太公。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尚窮困年老﹐釣于渭濱。文王出獵﹐遇之﹐與語大悅﹐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稱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后佐武王滅殷﹐封于齊。

旦望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11/89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