嵎虎

嵎虎
詞語解釋
負嵎之虎。語出《孟子.盡心下》。
分詞解釋
負嵎:
同‘負隅’。
孟子:
1.春秋時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稱呼。如宋國子姓,其長女嫁給他國的多稱“孟子”。《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杜預注:“子,宋姓。”孔穎達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孟﹑伯俱長也……婦人以字配姓,故稱孟子。”又諱言同姓通婚,亦稱與國君同姓的夫人為“孟子”。
2.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今屬山東)人。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將孔子“仁”的觀念發展為“仁政”學說。提出“民貴君輕”,勸告統治者重視人民。肯定人性生來是善的,把治學和認識歸結為找回散失本心的心性修養問題。他的學說對后世儒者影響很大。著作有《孟子》。
心下:
1.心里,心中。
2.中醫學指膈下胃脘的部位。

● 虎
◎ 哺乳動物,毛黃褐色,有黑色條紋,性兇猛,力大。骨和血及內臟均可入藥(通稱“老虎”):虎口(a.喻危險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險境地)。虎符(古代調兵的憑證,用銅鑄成虎形,分兩半)。虎狼(喻兇殘的人)。虎頭蛇尾。虎踞龍盤。龍騰虎躍。
◎ 勇猛、威武:虎將。虎勢。虎勁。虎威。虎虎。虎氣。
◎ 古同“唬”,威嚇。
◎ 古同“琥”,琥珀。

嵎虎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www.qjyouth.com/ci/16/269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