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壺

蟾壺
詞語解釋
古代計時器。一種蟾蜍形的漏壺。
分詞解釋
蟾蜍:
1.亦作“蟾蠩”。亦作“蟾諸”。
2.兩棲動物。俗稱癩蛤蟆。形似蛙而大﹐背面多呈黑綠色﹐有大小疙瘩。耳后腺和皮膚腺分泌白色黏液﹐可入藥。
3.《后漢書.天文志上》“言其時星辰之變”南朝梁劉昭注:“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蠩。”后用為月亮的代稱。
4.形似蟾蜍的器物。(1)候風地動儀上的部件。《后漢書.張衡傳》:“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銜之。”(2)古建筑的承溜裝置。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洧水》:“舊引綏水南入塋域而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石隍承溜。”(3)硯滴或硯臺。《西京雜記》卷六:“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潤如新,王取以盛書滴。”唐常袞《晩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詩:“綴簾金翡翠,賜硯玉蟾蜍。”清趙翼《汪水云硯歌》:“想當搦管濡墨時,蟾蜍滴淚和墨硯淋漓。”(4)舊俗點綴端陽節景的五毒制品之一。清陳維崧《虞美人.端午閨詞》詞:“靈符飐上香云膩。繡虎釵頭睡,守宮蜥蜴粉蟾蜍,還剩玄綃半捻裹蜘蛛。”
古代:
①過去距離現代較遠的時代(區別于‘近代、現代’)。在我國歷史分期上多指19世紀中葉以前。
②特指奴隸社會時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時代)。
漏壺:
古代計時儀器。構造為底部有一小孔的桶形容器。內插標竿,稱為箭,箭下端有木托,浮在水面上。容器內的水從小孔漏出,箭隨水面而下降。根據箭竿上時刻線的指示,便知當時時間。另有一種受水型漏壺,容器底部無孔,而是接受水滴流入,箭竿上浮指示時間。

● 蟾
◎ 〔蟾蜍〕兩棲動物,皮上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形狀像蛙。吃昆蟲、蝸牛等,對農業有益。俗稱“癩蛤蟆”、“疥蛤蟆”;古代稱“蟾諸”。簡稱“蟾”,如“蟾酥”(色白,可入藥)。“蟾宮”(月亮)。“蟾桂”。“蟾輪”(圓月)。“蟾輝”、“蟾光”、“蟾魄”(均指月光)。“蟾宮折桂”(舊喻科舉考試登科)。
● 壺(壺)
◎ 陶瓷或金屬制成的一種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來盛茶、酒等液體:茶壺。酒壺。噴壺。油壺。
◎ 像壺的形狀或出水狀態的東西:壺鈴(舉重輔助器械之一,形狀像水壺)。
◎ 姓。

蟾壺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18/30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