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糜

膏糜
詞語解釋
1.亦稱“膏粥”。
2.上浮油脂的白粥﹐古人于農歷正月十五日用以祭祀蠶神。
分詞解釋
祭祀:
舊俗備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上浮:
(價格、利率、工資等)向上浮動:上浮一級工資|物價指數上浮一個百分點。
農歷:
1.我國古代歷法之一。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設置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十三個月(383天或384天,閏月在幾月份也沒有一定)。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于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俗稱陰歷。這種歷法相傳創始于夏代,所以又稱夏歷﹑舊歷。
2.農業上使用的歷書。
油脂:
取自動植物的一類憎水性物質。主要成分為脂肪酸三甘油酯。在常溫下呈液體狀的稱為“油”,呈固體或半固體狀的稱為“脂”,但習慣上不嚴格區分。一般用壓榨、浸出、水代、熬煮等方法制取。

膏糜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21/29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