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面
詞語意思:
1.亦作“湼面”。
2.在人臉上刺字或圖案,然后涂以墨。
分詞解釋:
后涂:
日后的道路。亦比喻馀年。
刺字:
1.寫在名刺上的官職﹑姓名等字樣。《后漢書.文苑傳下.禰衡》:“建安初,來游許下。始達潁川,乃陰懷一刺,既而無所之適,至于刺字漫滅。”后遂用為典實。
2.指名刺。
3.古代的一種肉刑,亦稱墨刑,漢代稱黥刑。于罪人面上刺字,以墨涂之,故稱。漢文帝廢黥。魏﹑晉﹑南北朝雖有逃奴﹑劫盜刺字之制,亦旋行旋廢。隋唐皆無此法,《唐律》十二篇,不言刺字,五代后晉天福中始有刺配之法,宋元盛行,據罪狀之不同分別在犯者面部﹑額部﹑項部﹑臂部或身上刺字,用以標明犯罪事由及發遣地點。
4.宋代軍制,軍士常須刺字,以作標記。
5.有于背上刺字,以表示忠心報國者;直至明代,仍有人主張刺字。
臉上:
1.面頰之上。
2.猶言面子上。
圖案:
狹義指器物上的裝飾紋樣和色彩。廣義指對器物進行工藝處理前,根據其造型結構、色彩、紋樣的設計方案做成的圖樣。只有造型結構而無裝飾紋樣的器物,其圖案稱“立體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