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詞典解釋
簡稱“中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在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側。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人口11.3億(1990年)。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漢族約占總人口93%。通行漢語。全國劃分為四個直轄市、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在我國恢復行使主權后設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地勢西高東低,形成三個階梯。山地占三分之二,平原占三分之一。地跨熱、亞熱、溫三帶。煤、石油等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悠久,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位于亞洲東部,面積大約9600000平方公里,人口12億。首都北京,是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分詞解釋
太平洋:
世界第一大洋。在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間。面積17968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028米,有一萬多個島嶼,是世界最大、最深、島嶼最多的大洋。海洋資源豐富。漁業生產在世界各大洋中居首位。近海大陸架多石油和天然氣,深海盆地有豐富的錳結核礦。在國際交通上具有重要意義。
簡稱:
①較復雜的名稱的簡化形式。如中專(中等專業學校)、奧運會(奧林匹克運動會)。
②簡單地稱呼:化學肥料簡稱化肥。
成立:
1.猶成就。
2.成人;成長自立。
3.創辦;建立。
4.謂理論﹑意見等有根據,站得住腳。
5.議案﹑提案經會議通過。
東部:
一定地域中靠東的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7/3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