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曹
詞語意思:
東漢班固和三國魏曹植的并稱。
分詞解釋:
東漢:
朝代,公元25-220,自光武帝(劉秀)建武元年起到獻帝(劉協)延康元年止。建都洛陽。也叫后漢。
三國:
時代名。繼東漢后出現的魏、蜀(蜀漢)、吳三國鼎立的歷史時期。從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起,至280年吳滅亡為止。一般把赤壁之戰后至魏、蜀、吳建國前的歷史也劃入三國時期。
曹植:
曹植(192-232)三國魏詩人。字子建,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陳王,謚思,世稱陳思王。早年因富于才學,曾被曹操寵愛,欲立為太子。及曹丕、曹睿相繼為帝,備受猜忌,郁郁而死。所作五言詩善用比興手法,語言精練而詞采華美,對五言詩的發展頗有影響。亦善辭賦、散文。
并稱:
1.一齊稱道。
2.相提并論。
班固:
班固(32-92)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父班彪也是史學家。他繼承父業,續修《漢書》。又善于作賦,所寫《兩都賦》為漢賦名篇。公元89年,隨大將軍竇憲出擊匈奴。后竇憲專權被殺,他受牽連,死在獄中。《漢書》中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妹班昭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