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欲拉滿

[ Home ]

近段時間經常會看到不同作者關於佛的插畫,題材大多是僧人或者佛的衰落、背叛、倒塌、離散等等相對負面的情緒,我覺得很有趣,向外推出了一種於今日社會加強的沖突表征,認為佛是具有欺騙性質的、回避人性的,是人類個體對無尚的一種諷刺與批判。人類欲望這麽世俗這麽強烈,人類命運如此短暫悲慘,自己或者他人怎麽可能突破業障?我個人覺得這種題材的顯現與擁簇正好體現了當代社會過於崇尚物質財富的困境,人們深知沖突卻又深陷享樂主義中難以逃離,所以只好通過對佛(之類神聖的他者)的貶損來平衡自己內心難以承擔的美德之重。
我其實現在挺享受目前自己思維的原子碰撞態,它們在不斷探索邊界重組秩序,矛盾混亂激發,卻又在嘗試反復找尋規律維持平衡。話語與行動維持一致性,遇到阻力時也能夠相對辯證地思考,內心不斷受挫,但這種挫敗感卻呈現出鼓舞人心的低姿態,因為它全部來源於自身,而不是外界控製。弱小與強大組合為了曾經沒有體驗過的生存欲望,推著自我不斷朝未知邁進,累了會自發安撫,休息好了拍拍屁股繼續上路,思維通過碎片化的解離收獲了一種群聚形態的完整,不知道這種狀態會持續多久。
我個人比較討厭那種將“藝術”奉為精英主義的意識形態,把學習了解藝術當成一種擡高自我價值的內驅力,形成所謂的精神貴族同胞到處俯身播種蔑視。這是一種狹隘的藝術認知,審美固然有高低之分,但藝術從來就不是什麽更高級的事情,山河湖海之美之偉大在於平等賦予了所有長五官的人,至於能否感受到,則完全來自於每個人不同思維模式所帶來的情緒,是所有個體都具備且自發的能力。例如我自己畫了一幅畫,美、有趣、抽象,又或者是爛,其實完全關乎於看客的思維系統,自己所想的並沒那麽重要,因為藝術本身會給予所有人維持主觀評判的自由。希望讓自己的作品或者審美處在高位擁簇高級感本沒有問題,問題則在於自己是否在排擠他人參與體驗的權利,一個作品可以被你主觀認定為垃圾,但你不能不允許垃圾的出現,因為不存在可被完美定義的作品,都具備著產生變化的可能性。
由此可知,個人來界定審美與藝術道德是個非常模糊且復雜的問題,只要藝術還不具備槍彈的直接殺傷力,那麽對藝術的解讀就會完整不分你我地以各種形式存在於各個階層之間,美俗共賞,飽受爭議,百花齊放。
人是偉大的也是渺小的
人需要解構沖突繼而獲得新的沖突
人具有局限性卻也能組建目的
人的自我邊界會隨著意識體驗擴張
人無比膽怯卻也能做出包容膽怯的勇敢
人的生死信念只能由自我賦予
以上的話看著有意義但其實都是空談
論為藝術範疇
藝術是窺探真理的蟲洞
將一切具體概念模糊抽象化獲得觀感之美
之惆悵
藝術是對哲學柔情的愛撫
藝術充滿母性



社會人際關系很重要

藝術哲學主義

最近關於哲學的小小感悟

此消彼長

害怕膽怯

搞藝術有優勢

既焦慮又期待

你以為你是我嗎

不越界的樹洞

覺得好遙遠

選擇隱瞞

我是你在天空寫下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