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臆測

[ Home ]

        同學曾買了一本典籍,名曰《鬼谷子》,我沒想到後來父親也出奇一致地給我買了一堆"成功法則"——其中不乏《鬼谷子》。關於鬼谷子,我早有耳聞,據說秦相張儀,六國之相蘇秦等著名縱橫家都出其門下,因此鬼谷子先生的確是奇人也,那麽他寫下的《鬼谷子》也必然是千古奇書了。
        可即便如此,我還是拗不過懶癌侵襲,生不起一絲翻閱的念頭。父親的脾氣向來是說一不二的,倘若不去翻翻,恐怕要在痛罵過後,家法伺候了,這如何是好?
        古人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作為一個長了腦子的人,就要做點長腦子的事。嘿,找個借口吧!
        於是,我向父親說明:″民間常有'留一手'之說,說是木匠教徒弟,總是不會把所學的東西全盤托出,以免讓徒弟搶了吃飯的招牌。也是因此,凡是武林絕學,也分內門弟子和外門弟子,內門弟子學的是精髓,外門弟子再怎麽學也只是學個形兒,沒神兒。因此 鬼谷子寫下這本書不可能將畢生心血全盤托出,那麽我們讀它學它,恐怕也只是學了個殼兒,魂兒倒還在鬼谷子老先生的心裏。所以讀著沒多大用處呀。"
        父親只是擺擺手,看透了我的心思,笑道:″不想看就直說。″
         一切都釋然了 不用去翻那高深的奇書了。不過對於這些奇書,我想了想,又生發了許多臆測,諸君聽聽就好了不必深究。
        "留一手″之說是確有其事的,歷史上還真不乏 一些例子說明″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道理。魯迅先生曾在《作文秘訣》中提到後羿與逢蒙的故事,相信諸君應該也是再熟不過了。後羿將自己的射箭的本領全教給了逢蒙,逢蒙後來便有了弒師的念頭。可惜後羿到底還是心善純樸的大英雄,教會了他呀!
        以前我還有幸聽過一個故事,說是古代有個國家的樂師精通音律,擅長彈琴,於是有為少年便拜他為師,想學一手好琴。有天這少年自以為已經超過了師父,便不再勤懇學琴,準備回鄉,自立門戶。結果呢,那做師父的送他出城時,打著拍子,唱了歌,又彈了會兒琴,道了一句:″徒兒,師傅還有很多東西你沒學呢!"那少年便聽著這陌生卻又悅耳的音樂回轉頭來,後悔不及。這故事似乎是個典故,然而我已忘卻了它的名字。這本是說明半途而廢的道理,我卻覺得和″留一手″有幾份關聯。
         由此看來,恐怕鬼谷子也沒有把心裏鼓搗的那些東西全寫在書上呢。我若是一位神機妙算,頭腦靈活的老半仙,我會把我的飯碗打碎了,一人分一塊兒瓷片?
         而且像《道德經》這樣的經典也分了好幾個版本,原始版本早已是讓關尹喜拿了去,後人看的大多是抄寫的摹本,多有疏漏,再加上年代久遠,人們口口相傳,內容稍有變動,早就不是當年的《道德經》了。更不用說《鬼谷子》了。此所謂,我似昔人,而非昔人。
        也怪,《鬼谷子》在古代是權術之書,怎會流落民間呢?難道就不怕,虎學藝成反弒貓嗎?想想漢武帝極其推崇儒學,以此來穩固政權;滿清王朝,大興文字獄以免文人不滿清廷統治而策反就可以知道,大抵《鬼谷子》要麽是成了"一起寫"程序的試驗本,要麽就是"君為臣綱″的固國平叛之洗腦書了。畢竟聯合國沒做到完全聯合 ,世界政局還不穩定,合縱六國之蘇秦大有人在;畢竟商人的至寶《鬼谷子》,自己也要看的,同時也要賣,就難免要效仿黃蓉,給歐陽峰一本走火入魔的《九陰假經》了。這實在是非常機智,武林絕學終究還是掌握在手上的。
         不過,沒有倒賣祖方,數典忘祖,倒也可以稱贊幾句的。
         我是個疏懶之人,不愛看《鬼谷子》,更愛看《道德經》、《論語》、《大學》之類的,用以修身養性,而絕非"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說一下我遇到過的老師

在icu輪轉

肚子依然不舒服

室友喜歡上了同組

一無所有

校慶

老生常談

幽默

血管信號

《存在的藝術》

不良春筍收割機

還請多吃陽間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