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

成語拼音:[shi mian mai fu]
成語解釋:設伏兵于十面以圍殲敵軍。指周圍布置了重重埋伏。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后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成語繁體:十靣埋伏
成語簡拼:smmf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簡拼: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設伏兵于十面以圍殲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四面楚歌
成語造句:操與諸將商議破紹之策,程昱獻十面埋伏之計。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藏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后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十面埋伏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h/10597.html